突然就想写文了,貌似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打开简书了。
其实你比你想象中强大很多很多,这个感悟是最近几天一直在感受的。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断的怀疑自己的能力。先说两个例子吧。
1. 之前和朋友去澳门,人家建议我玩空中漫步,说第二次玩澳门,总得给自己留下点回忆。其实我内心是抗拒的,因为告诉我,没有护栏,两边都是空的,又东西围住腰部,下面就是338米高的空气。
我不想去玩,只是想去看看,可是我那高傲的自尊心,还是决定尝试一下,毕竟我还是比较喜欢刺激的活动的。于是我答应了。
买了门票进去,和我一起从玻璃窗走到户外的还有一个家庭和一对好基友,那个家庭是奶奶、爸爸和女儿,一对好基友看着也很壮实。所以其实我们是六个人一组的,有个专门给我们摄影的人跟着。看到居然有奶奶级别的一起玩,我突然就踏实了。
到了户外以后,我才发现,尼玛我胆子是真大,没有恐高,也没有恐惧,而且最无语的是我居然一点刺激的感觉都没有。和我开始想象的差别太大了。我特别羡慕别人玩蹦极的。我觉得那样才是刺激。看着玩蹦极的那些人,我真的只有羡慕,而没有崇拜。因为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恐怖。
我突然发现,原来我的心理素质这么强大。玩过以后,我才确定,下一次我要玩蹦极。在尝试空中漫步之前,我真的给了自己无数种暗示,我发现这好像是我的一种模式,至于这个模式产生的原因后面会分析。
2. 写游记,说真的,开始写游记之前,我是抗拒的,因为我看蚂蜂窝里面很多人写的真的太棒了,我感觉自己写不出那种水平。
后来,我告诉自己,真的已经很多人问我关于游记的事情了,我不能再拖延了,参考了一些写的比较好的游记以后,我就随心的写了出来。
好在我之前写的简书,里面的很多细节都被记录了下来,随手记里面也有每一笔详细的记账,所以细节的东西基本都可以概括到。发布之前,内心也是抗拒的,我害怕会被人说记流水账。
可是发布到朋友圈以后,发现大家都夸我写的实用、详细、还有很多自己的心得在里面。才发现,其实之前那么多的内心戏真的是没有必要的。
其实不止这两件事情,还有很多,重点不是说事,而是分析这些事情产生的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为什么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被自己那么多的评判,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的压抑自己呢。
这里面有好几层意思在里面。
首先,我们不愿意挑战,不愿意尝试,让自己躲在自己的舒适区,因为那样会感觉很安全。我体会我打算玩空中漫步之前就是这样,告诉自己不玩又不会怎么样,可是玩了以后,才发现收获的不仅仅是刺激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我内心强大了很多,我发现我可以做到很多自己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于是我的成就感增加了,我自信了,这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敢于挑战本身就是一种攻击性的释放,而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其次,这种对自己的否定和批判其实还是来自于父母对我深深的不信任和不认同,当然这种不信任和不认同来自于儿时,现在的我是让他们很信任和很认同的,因为我比他们更强大了。
可是对父母本能的忠诚让我的无意识告诉自己,你就是不行,因为父母说的就是对的。在这里延伸出一段想法,是看《巨婴国》以后的感悟:我们每个人的无意识中都深深的认同父母说的每一句话,是中国的集体潜意识导致的,是儒家的思想导致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奴性。
孔孟的《论语》和《礼记》都说到子女要无条件的孝顺父母,可是什么样的父母是好的父母,在中国的古文化中从未提及过,可是这些却是西方国家中做的很好的。
就算是《道德经》似乎也没有提到过父母应该怎么做。
有的时候在想,如何让这个社会更美好,都说改变世界做不到,改变家庭做不到,我们只能改变自己。那么我们何为改变自己,我想除了做好自己,将来还要学会做好父母,时时刻刻的觉察到,我们对父母本能的忠诚其实是一种奴性。
何为真正的孝顺,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让父母看到一个有生命力的人的生活是怎样的,然后他们才能真的相信你,而那种相信和认同是发自内心的。
如果他们依然不相信我们,那只能说明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又何必要承担这种压力,让自己无形中变成了奴隶呢。
再次,对自己不断的评价是一种惯性模式,那么破除这种惯性模式唯一的方法就是觉察,觉察到自己又在内心戏了,然后告诉自己,停止用头脑思考,活在当下。
最后,当我们需要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敢去做的时候,除了以上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没有勇气。而勇气真的只能自己给自己,给自己勇气不是冲动,也不是随性,而是带着希望,只有带着希望给自己的勇气,才是充满爱的,这种爱不仅仅是给自己的,周围的人也是可以感受到的,他们会被这种勇气所感染到的。
不知不觉中又码了近两千字,最近的我处于低潮期,有人说,允许自己低潮,因为那说明你开始了新一轮的攀爬,你重新刚刚开始,只不过起点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