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剃头店】


在城镇化的浪潮席卷之下,乡村与小镇的街景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商业街鳞次栉比,而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与人间温情的传统剃头店,却如风中残烛,在时代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如今已越来越少见,成了即将消逝于历史长河中的“最后的剃头店”。

走进一家传统剃头店,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陈旧却亲切的气息。斑驳的墙壁上挂着褪色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人们笑容灿烂,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老旧的木椅上留着岁月的划痕,每一道痕迹都记录着无数顾客的故事;角落里的脸盆架,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剃头师傅,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身着朴素的衣衫,手法娴熟而从容。一把剪刀、一把推子、一把梳子、一块热毛巾,便是他们全部的“武器”。

在这里,没有华丽的装修,没有时尚的发型设计,只有最纯粹的剃头技艺。剃头师傅会根据顾客的脸型、年龄和喜好,精心修剪出合适的发型。他们手中的剪刀如灵动的舞者,在顾客的头发间穿梭,剪出的每一刀都饱含着对这份手艺的热爱与执着。推子在头皮上缓缓移动,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是岁月奏响的乐章。热毛巾敷在脸上,那温暖的感觉瞬间驱散了冬日的寒冷,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传统剃头店不仅仅是一个剃头的地方,更是一个社交的场所。顾客们坐在椅子上,一边享受着剃头师傅的服务,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田间地头的趣事。话题从庄稼的收成到孩子的学业,从邻里的纠纷到国家的政策,无所不包。在这里,没有身份的高低贵贱,没有年龄的界限隔阂,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亲切而自然。这种浓浓的乡情与人情味,是现代化美发沙龙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剃头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化的美发沙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以时尚的装修、先进的设备和潮流的发型设计吸引了大量年轻顾客。相比之下,传统剃头店显得陈旧而落后,无法满足年轻人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而且,传统剃头店的收入微薄,剃头师傅们大多年事已高,后继无人,年轻一代很少有人愿意学习这门古老的手艺。

“最后的剃头店”,就像一本活的历史书,记录着乡村与小镇的变迁,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它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间技艺的传承。我们不应让它在时代的洪流中消失殆尽,而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传统剃头店进行扶持和改造,提升其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社会各界可以加大对传统剃头技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门古老的手艺;年轻一代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学习传统剃头技艺,让这门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希望“最后的剃头店”不会真的成为最后的绝唱,而是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乡村与小镇一道永恒而温暖的风景线。

〔2025.6月〕

〔附:数年前我在江浙皖一带乡村中的几家剃头店里拍摄到的场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头发又长长了,寻出电动推剪,对着镜子,“嗡嗡嗡”,不到五分钟就完事了。镜子里,一个锃亮的光头。 说来不怕你笑,说头...
    付强_阅读 1,439评论 5 27
  • 小县城里老故事多,老手艺也多,尤其是在街头流动的剃头挑子,磨剪子戗菜刀的,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只是这种传统的已经不多...
    微霜_b08e阅读 435评论 0 0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叮当、叮当、叮叮当……”一阵清脆的金属敲打声从松花江畔的唐江镇打铁街传来,...
    甜果铺子阅读 2,213评论 39 116
  • 现代人,生而隆重,死而潦草。这不能不说是现代人的悲哀。对死的不尊重,也就是对活着的不珍惜:反正不管你高尚还是我卑鄙...
    微笑的老辣椒阅读 2,672评论 0 5
  • 传说牛肉拉面最好吃最正宗的在兰州,兰州最正宗最好吃的是马子禄牛肉拉面。以前来过兰州,只吃过一次,就在住的酒...
    水木心艺阅读 14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