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少时便游学在外,四海行医,医术相当精湛。他医术全面,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利手术高超,被后人誉为“外科鼻祖”。其诊断之准确,在当世乃至我国医学发展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神医华佗的一大特点, 在于给不同的病人看病时,会根据施状的差异开出不同的处方。
某天,州官倪寻和李延同时出现在了华佗的医馆内,他俩都得了头痛发热的毛病。但华佗在分别给二人把脉之后,却给倪开了止泻之药,而给李延开出了治发汗的药。
两人拿着药方大惑不解,认为彼此的患病症状相同,那病情就应当是一一样的,于是询问华佗为何让他们]吃不一样的药。华佗便解释道,他俩只是在症状表象上相同而已,实际上倪寻是因内部伤食而引发的不适,而李延却是由于外感风寒致病,由着凉所引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得病根源不同,自然须对症下药,开不同的药物处方。
听了华佗的话,倪寻和李延才忧然大悟,按照处方抓药煎服后,没过多久,两人的病就都座愈了。
这个故事便是成语“对症下药”的由来。
待人接物也是这样,对于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但根本所在还是为了与人交好,从本源出发,解决表面上看起来一样的问题。对症下药,方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