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十年没有到访青山寺了。今天特意绕道嘉祥县纸坊镇青山村,造访了久违的青山寺。
我在嘉祥县工作的时候,每年都多次陪同客人登临青山,游览寺院,体验那里浓浓的人间香火味。十多年不见,常常想念哪里的一草一木,特别是青山寺的青檀古树,感应灵泉,以及如龙盘旋的紫藤,庄严肃穆而又富有亲和力的古寺大殿,共同营造出来一种神秘而又清净、庄严而不压抑的氛围。
嘉祥县城南8.2公里,有一座神奇的山脉,山泉四季不息,林木葱茏青黛,号称青山。青山西侧,山脚仰视,可见半山古树,一抹红墙,有一座以惠济公庙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占地约6000平方米。惠济公庙原名焦王祠,据旧嘉祥县志记载:“武南,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始封之焦在宏农陕县(今河南陕县),受封后移城于嘉祥青山东山脚下。现青山东有东、西焦城村,有古焦王城遗址。焦王庙祠,选建在山泉四季喷涌的青山西侧。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青山寺。
青山寺坐东面西,顺应山势,层层递升,设计巧妙,别具一格。崇宇高阁,掩映于古树翠柏之中,景色颇为壮观。从山下望去,在中轴线上的建筑有6个层次,即:泰山行宫坊、三门、惠济公大殿、寝殿、泰山行宫、玉皇庙。在惠济公大殿两侧,还有白玉宫、享殿、子母殿、万佛阁、关帝庙迎客厅等附属建筑。整个寺院布局,突出神宗信仰,兼顾释儒文化,与其他寺庙相比,更加注重体恤基层民间,深的周边群众拥戴,香火常年兴旺,游客络绎不绝。
我与青山寺结缘,是在少年时期,记得还是读小学的年纪。我的老家位于嘉祥县城西三里、卧龙山镇以东五里的小山村,小小村庄100多户人家,村后是一座海拔不到100米的小山。山虽然小,但是遍布传奇和神秘的故事,每一块巨石、每一处山沟、每一个神秘无人居住的房子,都有特定的名称和相关的故事。那是儿时的乐园,对于动植物的认识和兴趣,都是在这座小山上产生的。在这座小山的西侧的一处坍塌的破庙里,我第一次发现了一块石碑,根据回忆的造型、石材和碑文,好像是一块元代的石碑。我用小学学到的有限文字,知道我们村的这座小山,原来叫做“小青山“,当时是千鸟祥集、鹿麟出没、生态优美的好地方,所以有得道高僧选址立庙,留下文物。与位于焦王古城的青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从此,我就记住了还有一处神秘的山脉叫做青山,山上有一座灵验的寺庙,叫做“青山寺”。
真正对青山寺产生深刻的印象和神秘的感觉,是在听了奶奶的一番讲述之后。这种神秘和向往,让我长大后多次造访青山寺,除了莫名的神秘的吸引,还有一种想探究明白的冲动。(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