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了一本书:出自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干法》,里面很多观点十分赞同,拆解了分享给大家。
文/兔小月
你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我们每天忙忙碌碌,朝九晚五,到底为什么而工作?
当然是为了生活。不工作哪里来的钱养活自己,甚至养活家庭。
我想,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为了吃饭获取报酬,就是劳动的价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义。
诚然,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然而,我们拼命工作,难道仅仅是为了吃饭这一个目的吗?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智——创办两家世界五百强,集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于一身的稻盛和夫如这样认为。
“提升心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僧人经历长期严格修行,也未必能够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却隐藏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巨大力量。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日复一日勤奋地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智,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内心,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1.如何投入工作?
“干一行,恨一行”,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几乎很少有人“喜欢”自己的工作。工作中,我们更多的听到的是不满、抱怨,而非学习、进步。因为不喜欢,所以应付,年年岁岁,一如既往。
爱因斯坦曾用这样一个例子来阐释他的相对论:让一个男人和美女对坐一小时,他会觉得好像只过了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在热火炉坐上一分钟,他会觉得好像不止过了一小时。
大多数人初出茅庐,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但问题是,如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总是牢骚满腹,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也可能会白白虚度。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先喜欢上目前的工作。
你必须走好必须走的路,才能走想走的路。与其寻找喜欢,不如脚踏实地。热爱工作,从工作中寻找自己的契合点,以此愉悦心情,找到动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以“高目标”为动力,坚信坚持的力量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乍一听似乎是很鸡汤的一句话。但纵观古今中外,有志者,但凡付出行动,总能有一番成就。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也要敢想,并坚持不懈的为了梦想努力。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每一秒的积累成为今天这一天;每一天的积累成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一生。因此,将今天一天作为“生活的单位”,天天精神抖擞,日复一日,拼命工作,用这种踏实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拥有梦想,朝着梦想一步步努力,将努力变成“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你这个“平凡的人”变成“非凡的人”。
3.追求“完美主义”并“创造性地”工作
“完美主义”一直以来是一个争议性词汇,很多人觉得过于追求“完美”,会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细节决定成败,优秀,是一种习惯。能做成事业的人,都是掌握了“完美主义”,并将它贯穿始终的人。
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擦绝对擦不掉的事情,而且,抱着“错了改改就行”这种想法做事,小的失误就会频繁发生,其中就隐含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险性。
无论何时何事,“错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绝对不允许,而要确信自己一定要做到“已经最好,好的不能再好了”。平时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必须注重细节,不允许任何差错。贯彻这种“完美主义”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提升人自身的素质。
除了追求“完美主义”认认真真的工作,要想开拓新事业,还需多动脑筋,懂得创造性地去工作,若只是步别人的后尘,则很难期待获得初出色的成果,因为太多人走过的路往往不会剩下什么有价值性的东西。
如何“创造性地工作”?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抱着问题意识,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
每天一点钻研创新,日积月累,今天比昨天进一步,希望做的更好。能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精神的人,假以时日,两者之间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4.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满怀“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所持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正面面对自己的工作,就会有好的结果。
“能力”,就是指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这是由父母或者上天授予的。
“热情”又可以称为“努力”。从缺乏干劲,霸气、朝气、懒散潦倒的人,到对人生和工作充满火焰般热情拼命工作的人,中间可以相差许多。这个“热情”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所决定。
“思维方式”指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厌辛劳,愿他人好,愿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正值;相反,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否定真诚的人生态度,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负值。思维方式直接影响整个数值的正负。
只要抱着纯粹的、美好的、强烈的愿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那么,任何困难和目标都一定能实现。
我们要相信。
End
兔小月,忠于写作的法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