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听说过人生时钟吗?如果没有,那让我来告诉你。
我在一个广播电台里无意间听到一篇文章这样计算人生时钟:首先把人的一生设定为八十年,与一天24小时进行对照,24小时是1440分钟,将此分成80年,每等份是18分钟,一年相当于18分钟,十年相当于三个小时。以此类推,20岁相当于早上6点,24岁相当于早上7点12分,29岁是上午8点42分,60岁是傍晚的6点▪▪▪▪▪▪
按照上面的计算,你正处于一天的几点钟呢?
我今年25岁,处在人生时钟的7点30分。当我换算出这个结果时,我真的惊呆了。我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也是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所以在做一些选择时就会比较保守。可是7点30分,才是早上起床的时间啊,一天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机会,还有大把时间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还可以重新选择,还能重新出发,还可以初生牛犊不怕虎,哈哈哈,一瞬间被这个数字打满鸡血,整个人都是斗志昂扬的了呢。
这也让我想到前几天朋友寄来的礼物,一个绘本作品《蜉蝣的一天》。关于一只蜉蝣对生命赞美的故事,它来自英国聪明豆图书奖获奖搭档托尼••罗斯与珍妮▪威利斯,由青豆童书馆陈朝阳翻译。蜉蝣朝生暮死,生命只有一天,但她享受了其中的每一个时刻,也不曾虚度每个瞬间。她观察周围的一切,也为自己的生命感到欣喜。她徜徉天际,沐浴着晨光,踏着宇宙的节拍,偏偏起舞。她优雅从容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还许下了自己最后一个愿望,那是关于她的孩子们的愿望——小宝贝们,我只愿你们的明天和我的昨天一样完美。
托尼•罗斯用柔美的色调和笔触,描绘出孩子眼里的大千世间,平凡中多了点生机和趣味,珍妮▪威利斯用诗一般的语言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享受着生命的馈赠,他们简直是一对画家和作家的梦幻组合。
当我打开这本书,我笑了。扉页只有一句话,“这本书属于:”,于是我含笑写下自己的名字,特别开心,就像小时候在自己心爱的笔记本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的那种开心,久违了。我捧着属于我的这本书,读的津津有味,陶醉在每一页所描绘的场景里,那些场景温暖又熟悉,陶醉在彩色的童年中,童年的记忆总那么清晰和明丽,还有那简单的几行小字,稚嫩又贴心。我一个成年人,看到这个绘本尚且如此欢喜,那孩子看到,该会是怎样的雀跃啊。这个绘本适合3~6岁亲子共读,6~15岁独立阅读,15岁以上珍藏阅读,一家老小都属于适用群体呢。
这本书用最生动活泼的一个个小事例告诉我们时间还有很多,我们要尽情的用心发现和体验这世界上所有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要体验很多很多美好,才对得起很长很长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