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焦虑呢?
焦虑就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心湖,千万条涟漪一点点散开,惹得你心神不宁。思绪如同断了线的风筝,飞向无尽的原野。
身心分离,无法感知当下。想做的事情有很多,却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想要有所成就,却没有耐心等待一个结果。
焦虑,仿佛是当下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梦魇。想逃离,却束手无策,任其发展,却又不甘心。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其实也是如此。
当自己的欲望大于自己的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时,人就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感觉。
然而,焦虑也并非完全是坏事。焦虑从另一个积极的角度来看,是自己想要成长,想要突破,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只是太急于求成,被“焦虑”画地为牢,让自己痛苦不堪。焦虑,像一道无形的墙,把自己束缚在方寸之间。
与其在痛苦中挣扎,不去直面焦虑。当你勇敢地去面对它的时候,焦虑就像一个纸老虎,变得没那么可怕了。
焦虑是人的天性,但成长是对抗天性的过程。
把焦虑当作一个脾气有些急躁的故友,他有时会突然来访,你不必逃避,也不必着急下逐客令。
先请他坐下来,喝杯茶,舒缓一下情绪,和他聊天,倾听他的“难言之隐”。因为所有的情绪背后,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他之所以焦虑,背后是因为有未完成的目标和未达到的预期。这样的倾听,更有利于你发现“焦虑”的症结所在。
当你明白了焦虑的根源,这位老朋友也就到了起身告别的时候。
拿出你的笔和纸,把你内心深度焦虑的事情一件件地写下来,你会发现,有些事情根本不值得你去焦虑;有些事情是你自己想得太多,缺乏行动;有些事情是自己害怕困难,没有下定决心去突破……
不如,从现在开始,和“焦虑”告别,把自己从“焦虑”的泥潭里拉出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01 培养耐心,不急于求成
缺乏耐心,并不可耻,和自己的道德品质也没有直接关系,这只是人类的天然属性罢了。
也正是这种缺乏耐心的天性,让人时不时地陷入焦虑的怪圈。想要摆脱焦虑,先从培养耐心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对困难的事情缺乏耐心,并不是自己毅力不行,而是自己看不到全局,看不到结果和希望,所以很容易放弃。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一些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就能够极大地提升耐心。
复利效应,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揭示的正是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达到一个拐点之后会飞速增长。
但很可惜,很多人在没有达到拐点的时候,心生焦虑,选择了放弃。
当我们选择正确方向,持之以恒地努力,早晚会有所成就。
舒适区边缘,是另一个重要规律: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就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我们要做的不是一直停留在舒适区,而是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在舒适区边缘(即拉伸区)努力提升自己。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拉伸区,把之前的困难去也变为拉伸区,甚至舒适区。
明白了“复利期效应”和“舒适区边缘”,就不会急于求成,即使面对长期的冷寂和挫败,依然保持耐心,继续坚持。更不会因为自己进步缓慢而沮丧,因别人成长迅速而焦虑。
因为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自己的成长,给自己以时间,给成长以时间,静待柳暗花明。
02 提升专注力,身心合一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是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我们很多人都处在得道前的状态:分心走神,无法活在当下。
生命是由每一个当下组成的,我们永远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拥抱未来,我们能够把握的,唯有当下。
活在每一个当下,用心去做当下的事情,好好感受当下的情绪。身心合一,极致专注。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第一次相识的时候,盖茨的父亲分别给他们一人一张卡片,让他们各写一个词,描述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自己。
两个人的答案惊人的一致,都是“专注”。
身心合一,感受当下,享受当下。这种享受也更容易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幸福感。
遇事不慌不忙,只是专注于当下,身体会更加柔软,情绪会更加平和,情感会更加细腻,思考会更加深刻。
03 提升行动力,突破自己
很多事情,我们总觉得要想好了再去做,等情绪好了再去做,等状态好了再去做,等完全准备好了再去做……
可是,等着等着,就会发现想做这件事的念头越来越弱,直到被“焦虑”淹没。
想了那么多,如果不去行动,就永远只是一个概念。当你付出行动,就掌握了这件事情的主动权。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先去做,哪怕做出一堆烂泥,然后你再慢慢地改。这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行为触发效应"。只要迈出第一步,大脑就会自动生产解决问题的路径。
与其思来想去,不去直接去做。一旦你开始行动,状态就会慢慢进入佳境,注意力也能集中。
之前设想的困难,要么是根本没有出现,要么是即使出现了,你也能趁着这个热乎劲儿,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一步步突破,一步步精进。
想读书,就拿起书,先读10分钟,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越读越起劲,根本停不下来。
想写作,就坐下来,哪怕刚开始没什么灵感,只是随便写写。写了10分种,你的写作状态越来越好,灵感也源源而来。
想做一件事,不必万事俱备。因为完美的准备永远不存在,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发现自己的潜力。技能和学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精进。很多问题,也会在行动中,迎刃而解。
不必看到某个确定的结果再去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我们的人生才有无限的可能性。你才会斩断迷茫和幻想,摆脱焦虑和痛苦。
余生很贵,请别浪费。
多一点耐心,不急于求成,让自己在拉伸区慢慢成长。
多一些专注,把握好每一个当下,感受身心合一的力量。
多一分行动,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了多少,而在于自己行动了多少,改变了多少。
愿你从此不再焦虑,此生不再平庸!
作者:茶诗花。当当第十一届影响力作家。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洞见》《十点读书》等千万级大号转载。已出版美文集《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逢》《光阴如禅》。新书《零基础学写作》全网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