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养之自我省视

古往今来,文人写文章都是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亦喜;亦悲;亦或是记录一段过去尘封已久的往事……

同样,古人写作也是如此,可以是触景生情,可以是叙人叙事,甚至可以是以死谏言,他们俯跪案台,奋笔疾书,一支笔一张纸一点墨一方砚便可,简简单单,有些文章甚至可以流芳百世,成为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杜牧的张好好诗就是如此,用文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欣喜或悲痛。而今与古颇有不同,不再用文房四宝,写作姿势也不再跪,古文改为更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不过,不管再怎么变化,亘古不变的是表达由内心发出的真实情感。

从小我们学写作文,开始蒙昧无知,无从下手,每一次的作文就像流水账,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没有艺术性,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不生涩难懂,老师为了让我们在中考高考等重要的人生考试中,总会给我们指出一些捷径,背一些好词好句,用上去,可以使本就拗口,不通顺的作文,看上去层次更高一点,我们照做了,的确有用,可是后来发现也有弊端,桎梏了我们的思想,扼杀创造力,这是可悲的,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很现实的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往上走,考试就是一切,所以我们也因此在这竞争激烈的教育弊端下我们只有为考试而学习,写作文时,死记硬背,为了取得好成绩往往不会表达内心真正的情感,往往不会注重增长阅历,增加经历,我们错误的以为,背到就是得到,殊不知真正的得到并不是背好词好句,而是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增长阅历,经历,提高审美。

过去的我们,为考试而死记硬背,以为用一堆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华丽的辞藻就可以写出好文章,长大后渐渐发现,写作的前提首先是需要多读书,人的精力有限,经历永远不能满足我们,经历不够那就用阅历来弥补。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沉下心来读书,吸收真正的养分这是写作必经之路。我们在看待问题时应该具有独特的眼光,有批判精神,不能人云亦云。两面性地看待事物。

每一段文字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思想,观点,下笔前请深思自己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请不要再死记硬背,请多出去走走,增长经历,阅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958评论 9 209
  •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yuqifuli阅读 10,836评论 3 13
  • 1、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观察、选取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作为作文素材;我们也可以现场“造米”,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活动等丰富...
    行知乐阅读 7,436评论 1 48
  • http://www.ximalaya.com/27303821/sound/14280351
    rax阅读 676评论 0 0
  • 《瑞龙吟》捻对桃符户户新, 张紫霞 黄昏色, 已是夕阳潇落, 沉沉风浪湃湃, 东北雪絮, 飘飘...
    翠华扶摇阅读 1,1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