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乡建房引发的思考

        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工作的地方,又有一农户开始推到旧屋,平地造房。这本没有什么稀奇,从我到沙坪场增压站至今已过十年,周围陆陆续续也修了十几二十幢,这只是我工作附近剩下的最后两家没修新房的人家之一。

        随着农村青壮人口外出打工挣钱后,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无可厚非,再正常不过。

        而且随着许多外出务工老乡异地买房安家,老家没有亲人,经年不回;或随着子女外地上大学,毕业求职,置业结婚,再把父母接去身边赡养。老屋年久失修,坍塌倒掉的也不是一两幢。农村空芯化,应该是个趋势。但农村是否会一直衰落下去呢?也未必。

        在农村修房,对大多数再外赚了钱的人来说:有些是为了养老,有些是为后辈留个根和念想。但今天我要说的这家,缘由并非如此。

        这家人造房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也很现实。据在我们食堂帮工的当地人小杨介绍,是她夫家姐姐为这家人的小孩介绍对象,女方相亲跑来一看,房子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造的低矮的平层土砖瓦房,由于年代久远,显得破败,当即便后悔,相亲失败。我们说:没修新房并不表示男方家没钱呀?小杨便回答:农村人就是这样现实。况且即便有钱也有限,农村人也不傻,如果真的有钱(比如百多万,应该不会在意拿几十万修房)也不会抠到不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想想也对。

        于是便有了今朝挖机拆房平地的举动。 且外出务工,也不是所有人的收入都有能力在大城市买房置业,落户安家。还有许多只能养家糊口,稍有结余,在异乡没法落地生根。终老干不动了还是要退守故乡。

        虽说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扩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完备与升级,虽然工农业商品的价格剪刀叉越来越大,但国家却从早期的薅羊毛,逐渐过度到反哺农业,直至取消所有农村赋税,并且国家岀钱修村村通公路,解决农民最后一公里的岀行问题;通电通水设置垃圾桶,集中回收垃圾,亮化美化新农村;在山区实行异地搬迁,开展点对点结对抚贫脱贪工作;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则,实行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等等一系列举措,一个个日新月异又富足的新农村雨后春笋般涌現。

        也许是就业机会增多,工农商品价格差越大,农民外岀务工一月工资收入基本上可以抵在土地上辛苦刨地一年的产值。所以说从长远看,农村人口迁徙与流逝减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且农村平时只剩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也将长期存在。但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反哺政策的完善与加強,随着交通的改善和大城市人口对居住环境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农村户口会越来越吃香。所以相信农村空芯化到一定程度,依照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农村一定不会一直衰落,会再度繁荣起来。

        当下,一些一线城市的文人画家和个人媒体或网络工作者,都成堆地去交通方便的乡下租村舍改造成自己的居家和工作坊。而农村条件好的老乡都崇尚:城里有个家,老家农村有个窝。不再仅仅是单纯地追求脱离农村,拥抱城市,这应该是今后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