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有些人、有些事会逐渐淡出记忆,而那些留下身影的人和事却成为了永久的怀念。
高中三年,紧张而忙碌,却在我17年的求学生涯中,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01 初入校园
至今,我还清晰的记着,自己初入高中校门的情景。
2008年8月31日的下午六点半左右,我扎着马尾辫,穿了件白短袖,背着单肩书包,推着一辆半旧不新的26自行车,踏进了我梦寐以求的高中——北关中学(现已更名为西安市田家炳中学)。
校园东侧花园旁边的宣传栏上,张贴着新生入学名单,在哪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和所在班级。高一5班,班主任叫张万辞。挨个看完所有人的名字,我有些失落,新班级里没有我熟悉的同学。
我们的教室在琢玉楼四楼,我按照班牌寻找到了教室,进去后才发现教室靠后的座位已被占完,只剩下考前的一二排还有些许空座位。于是,我就寻了第1排的一处空位置坐下。
环视四周,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那一刻,我有一些忐忑不安。
随即走出教室,站在走廊的阳台上,眺望眼前这一个陌生的校园,慢慢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我又重新踏进了教室的大门。那一刻,我已经调整好了心态,决定融入这个陌生的班集体。
02 调皮的我们
高中生活紧张而忙碌 。
我是走读生 ,每日骑着自行车在学校和家这两点一线之间来回奔波。起初那两天,我非常地不适应,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 。
我性格开朗,没多久就和班上同学逐渐熟络起来。
我结识了许多好友,文静秀气的黄楠、深沉而严肃的李方、爱开玩笑的罗鹏程、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惠鹏权和王闯博、打闹不停的白晓静和吴平涛……在他们的陪伴下 ,紧张忙碌的生活之余,有了更多的欢声与笑语 。
那时,我们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上两节晚自习那段时间了。那时,学校的安排是一位老师一晚上辅导两个班。以化学老师为例,自习一他在我们班辅导,自习二一定会去另一个班辅导 。于是,我们就有了一节课的自由活动时间。
老师前脚刚踏出教室, 随后就有人将教室的前后门关上。瞬间,安静的我们立马变得活跃起来。胆小的就近择友聊天,胆大的就从教室后头窜到前面去聊天。在嘻嘻哈哈一片声中,总是会瞥见那几位优等生在埋头做题的身影。虽然偶尔也会自责几句,然而多数情况下,我也会加入聊天的队列中。
有时,我们的嬉闹声太大了,将巡视的校领导招来,免不了一顿言语说教。过后,该干嘛还干嘛。
03 我最好的朋友
在这么多好友当中 ,和我关系最要好的,要属黄楠了。
开学不久的某天下午,我正站在学校的宣传栏前阅读报纸,突然听到有人在背后喊我。随即转身,便看到了一张面带笑容的娃娃脸,原来是班上的黄楠——一个中等个头的女孩,瘦瘦的,剪着短碎发,在冲我打招呼。她笑着说我刚看到了你,因为不确定你的名字,所以喊了一声。于是,我们就结伴而行去教室了。后来,老师排座位的时候,我俩就成了同桌 ,一坐就是两年。
黄楠来自于单亲家庭,初二那年她妈因病去世了。她爸爸在我们县财政局上班,为人热情,我去他们家几次,对我还不错。她有一个姐姐,比她大三岁。我们上高一那阵,她姐在我们学校补习,后来考上了杨凌农科大学。
也许是因为没有母亲陪伴,她有一种深深的自卑与孤独感,而性格开朗的我,恰好能够弥补她的这一性格缺陷,于是我俩关系特别要好。
黄楠家和我家是同一方向 ,每天晚上下自习,我们都会结伴而行一段路程。她家近,先送她回家,之后我再骑车回家。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有时候聊着聊着就忘了时间。到了她家楼底下,原本我们该分别,结果因为话没说完,于是又多聊了十几分钟。
每次我下晚自习回家,老妈都会站在村口处等我回来,偶尔几次晚归害得她提心吊胆。后来,我都不敢和黄楠多聊,唯恐回家让老妈担惊受怕。
黄楠写一手漂亮的行楷,她说初二专门练习过庞中华的字帖。我因为喜欢她的字,于是就开始模仿她的笔体。一段时间后,周围的同学笑称,我和她写的字都不易分辨。我的字能写的稍微好一点儿 ,一切都要归功于黄楠身上。
黄楠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在她的带动下,我的各科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高二第二学期末文理分科,她学理,我学文。高三,我们就被迫分开了。尽管后来因为忙于高考,我们几乎很少碰面 ,然而相遇的时候,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高考结束。黄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理工大学,我则被咸阳师范学院录取。因为空间的距离,我俩见面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大学期间,我多次去西安找她,她也曾专门去咸阳看望我。此外,平时我们也有书信往来,互相分享彼此的小秘密。
大学毕业,因为忙于工作分配的事,我们彼此断了联系。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她有一度回西安工作。于是拜托她的父亲,寻访到了我家的地址,要了我的电话号码,也给我留了她的电话号码。后来我按照她留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她接了。依旧是以前熟悉的声音,不同的是我们的世界发生了改变。要说的话太多了,最后只能化为一句,有空了咱们再联系。
还没等到我去西安找她,就收到了她离开西安去上海的消息。后来,她在上海结婚并安了家。
2018年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她添加好友的微信请求。接受之后,才知道她准备清理不用的电话号码时,看到我的电话时犹豫了一下 ,尝试着添加微信好友,没想到竟然与我联系上了。她说国庆节的时候会回趟西安,到时与我联系,后来,我一直没有收到她的消息。
熟悉的两个人,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发生改变,我知道,我与她再也回不到学生时代了,惟愿我们在彼此的世界里都能过得幸福美满。
04 工作后的我们
高中毕业以后,王创博和惠鹏权二人同时考上了西北大学 ,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大学毕业后,王创博去了西藏,看他的微信朋友圈,我知道他把家安在了西藏,过得还不错。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去西藏的梦想。
惠鹏权毕业之后一直没有联系,听王闯博说他他去了北京混得还不错。
李方考上了西安建筑大学,毕业后,先在湖北黄冈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回到了西安。看他的QQ,发展的还不错。
白晓静和吴平涛二人终成眷属,成了我们高一五班的一段佳话 。
毕业后,罗鹏程我倒见过几次,谈话内容也仅限于询问工作的情况。
曾经嘻嘻哈哈的我们,经过岁月的洗礼 ,褪去了年少的稚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不管你们将来变成什么样子 ,惟愿你们都能幸福安康 。
一晃眼,高中毕业已快20年了。当日的同窗好友,现已分布到全国各地,想见一面恐怕是一种奢侈。
随着时间地流逝,他们在我的脑海中会慢慢变得模糊起来。而我们曾经一同走过的那段青春岁月,却将牢牢地刻画在我的心灵深处。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丨23篇 2598字
第四周打卡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