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学校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换座位”这三个字。坐在位置上等着老师念到自己的名字,双唇紧闭,脸色发白,心跳加速,全身僵硬,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后来渐渐明白,这小小的换座位,对年幼的你我来说,原来意味着可能与“问我借半块橡皮”的同桌“天各一方”,意味着可能一个手提宝刀相约屠龙的热血小团体的地理性解散,意味着可能碰上那些毫无半点交集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这许许多多的可能,都是天塌下来的大事,都是被年幼的我们所深深恐惧的未知。
而这“未知”又是如何被我们附上恐怖色彩的呢?我想,最初的我们赤身裸体地来到这个世界,心中毫无半点牵挂,因而得以牛犊般无拘无束地闯荡、探索这个世界,对一切“未知”全盘接受而又充满期待,但是后来呢,我们在摸索中碰壁了,撞的满鼻子灰,我们尝到了“未知”带来的苦头,与探索的成本,心智尚未健全的我们开始畏首畏尾,无形中便开始有所“住”,住于“我”,住于生,住于安全感,本来无一物的心变成了需时时勤拂拭的明镜台。再后来,我们的认知渐趋成熟,对“未知”的恐惧只增不减,但我们获得了面对的方法与勇气,或者说,世界逼着我们从安全感筑起的温室中硬着头皮走出,情愿或不情愿地迎接未知。但总而言之,我们,长大了。时时有所牵挂,捡起了我执,被安全感囚禁,这是长大的代价。
可是为什么要让“未知”变得这么不堪呢?我们就不能轻轻松松敞开胸怀地面对“未知”吗?你忘了当初蹒跚学步的时候,是怎样为了新开拓的天地而欢呼雀跃的吗?你忘了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了吗?好奇心,就是赤子之心啊!
我们要学会权衡利弊之心,要有理性,要有适当的执念与追求,要把握安全感,要长大。但,也请别落下了那颗对未知充满期待与好奇的赤子之心。诚如黄执中所言,“人没有了好奇心,虽生犹死……面对那一颗颗新奇的外星生物蛋,你毅然决然地为了你的安全感,一次又一次地将它们拍碎,而那蛋碎时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呢?你听,没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