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穿着朝服的中国官吏-《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1814年

 关注“般若心行”,看更多经典老照片

这是在摄影技术出现之前的清乾隆时期,英国人画笔下的大清影像;

这些历史水彩画记录了没有相机前的世界;

这本画册第一次为英国人乃至欧洲人呈现了相对真实的中国形象;

让英国人乃至欧洲人看到了这一遥远国度古老而神秘的世态风情。

它是中西方交流史上一页鲜活的见证,

也堪称富于人类学意蕴的一套民族志图集。


“衣冠禽兽”本来指的清朝官员的服饰,文官飞禽、武官走兽。

清朝规定:文官一品绣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中雁,五品白娴鸟,六品鸬鹚(或鹭鸶),七品鸂鶒(鸳鸟类),八品鹌鹑,九品芝麻官用练鹊(一种毛色洁白的长尾飞禽);武职:一品麒麟,二品雄狮,三品花豹,四品猛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一名官员-《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1814年)

所有的国家官员,无论是文官还是军人,从最高到最低,都由早期的葡萄牙作家“官吏”命名,从他们自己的语言中的一个词“mandar”到“command”;这个名字虽然不恰当,但从那以后一直保持着它的地位。

衣服上前胸“补子”上绣有一只鸟的图案,说明他是文官。一般一名军官穿着一种像老虎的动物的前胸“补子”的衣服。

军衔等级,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其标志是帽子顶部有一个小球体,以乳白色红珊瑚区分最高军衔,黄铜为最低军衔;中间颜色为透明红色;欧白和透明蓝,欧白和透明白。作为帝王宠爱的标志,孔雀尾巴上的一根、两根或三根羽毛被附加在帽子的后面部分。

所有的军官,无论是文官还是军人,都总是穿着厚厚的绗缝靴子,穿着宫廷礼服时,还穿着绣花衬裙。他们大多脖子上戴着珊瑚链、玛瑙链或彩色玻璃链,如附图所示。


作者简介:威廉·亚历山大

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1767~1816)英国画家。

生于英国肯特郡,父亲是英国坎特美斯顿城马车画匠。

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

15岁时随父亲到伦敦,他于1784年入皇家学院学画,一直学到1792年。易卜逊对其才能倍加赞赏,把他推荐给马戛尔尼勋爵。

他在伦敦皇家艺术学会展览并出版画册和书刊,出版彩色的《中国服饰》及《中国衣冠举止图解》(Picturesqu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Dress and Manners of the Chinese 1814)两书,介绍中国风光,使英国和欧洲人民对中国有了形象的认识,促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

在澳门期间,他画了一幅题为《从外海眺望澳门景色》的水彩画,描绘了18世纪澳门城市风貌。同时也显示了英国对于澳门的觊觎,成为澳门历史和中英关系的重要佐证。 

1808年,转任大英博物馆的印刷画及素描画管理员,直至去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