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富兰克林自传》有感

很多人都知道,在一百美元纸钞上,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头像。

富兰克林是美国建国的创造者之一,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领导人,参与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他还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商人。他是美国精神的代表。他乐观、积极、进取的品格体现了美利坚民族性格;他的社交、处世之道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模板。

纵观富兰克林一生,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然而他也并非天赋异禀,实际上他所做的事情都很普通,但他非常努力,非常勤奋,能把每一件事都认真做好并且坚持了一生。以下是我对《富兰克林自传》的感悟:

1.读书是宝贵的财富

尽管富兰克林小时候没有接受多少教育,但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手头仅有的一点钱往往都用来买书,年轻的时候自己省出伙食费去买书读书。工作后,他时常与书铺的学徒打交道,借书来看,为了能看更多的书,常常读到半夜;富兰克林对书的需求称得上是如饥似渴。他在书中说道:“这些书很可能潜移默化改变了我的思想,以致以后人生中的一些重大决定都受其影响”。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能够神会古人,汲取先贤智慧。读书能培养我们的思想,从各种各样的书中获取不同的见解,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富兰克林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都要想尽办法读书,坚持读书,并且读书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他。更加让我坚信读书是一盏明灯,在漫漫人生路上,它如灯塔般存在,可以给我们指明道路。

2.善于观察并付出行动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用及其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他的一生,其中我发现他经常用“我发现”、“我观察到”,并且他发现与观察到的事物都会付出行动。书中提到富兰克林居住的地方没有铺设砖路,一下雨整个街道都泥泞不堪,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富兰克林发现后几经调查,最终找到一位贫穷却勤奋的人打扫街道,并且由每家每月支付6便士给清洁工,为了这一举措得以成功,他还专门在报纸上发表小文章,指出一笔小小的费用可以为整个街道的人带来便利,呼吁大家积极参与。此后他还为市政建设提供了许多思路,如何使朦胧的路灯变得透亮,如何使伦敦街道打扫的更干净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富兰克林却乐在其中,他认为能为人们带来方便是件幸福的事。

富兰克林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他对生活中的小事都善于观察并付出行动去解决,这奠定了他美国国父的地位是为民众着想。许多人也许善于观察,但没有将观察到的事物付出行动,许多人是行动派,但他不善于观察。如何具备这两种能力,需要我们刻意去练习。

3.成功的人都是自律的

《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富兰克林正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广泛的阅读,围绕道德名目,为自己拟定了13个方面的自律法则,而且设定了具体要求,意图通过奉行这些道德准则培养良好习惯。为此,他制作了一个表格,将13条法则逐个列出,每个星期针专注实践其中一项,只要哪天违反了某项,就在对应的那一项下面标一个黑点。直到这一项一周内再没有违反,他才会开始下一项的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坚持了很久的时间,富兰克林的自律渐渐融合进了日常的习惯之中,最终他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做派,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和学习效仿。


                                       

成功的人都有相似的品质,我国近代的政治家、战略家曾国藩一生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忠谋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慎独是他一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每日自省,刻刻慎独,每日都写日记,回顾自己一日之内做的不好的事情,然后记在日记中,并让亲朋好友监督自己,直到改掉所有坏习惯。

纵观现在,各种方法论、自律表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只需要按照前人总结的品质去遵守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但大多数人依旧做不到,没有将想法转换为实践的能力,我们缺少前人的毅力与坚持,但这必将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品质。我们必须常怀律己之心,时刻反躬自省,必须慎小事,拘小节,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提升自我境界。

富兰克林在生命的最后都没有写完自己伟大的一生,但这本自传依旧成为美国自传史的佼佼者,常读常新,行成于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