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2016年4月18日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人人均读书近8本,这个数据远远低于韩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国家,这其中除了阅读习惯外,也跟大家的生活现状有关,比如现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班、应酬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多,看书就变成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然而我们花钱买下一本书,肯定不是希望把书放在家里当摆设的,而是希望在享受读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智慧,然后运用到工作、生活中,为自己提供帮助,让自己成长起来。在分秒必争的时间里,如何快速高效的阅读一本书,就成了一项不可多得的技能。
那么,我们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这本书,是由日本作家奥野宣之所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作者通过用读书笔记的方式来教会我们如何有效管理我们的读书活动,通过与记读书笔记相关的各类方法、技巧和小窍门的运用,使得书中的知识和精华充分被我们吸收消化和有效利用,使读书行为更加有效、高效和超实用。
本周继续拆解第四章的内容《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重点讲活用笔记,活用的方法归纳总结一下主要有三点,一是重读笔记积极输出;二是运用同主题书籍的笔记进行头脑风暴,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利用检索方法迅速查找笔记
一、重读笔记积极输出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已经成为一次成功的体验,但是只有在读完书后对书中内容做出反应,进行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读书笔记不是写完放好就万事大吉了,我们需要不断重读笔记,用当下流行语叫“复盘”。因为那些灵光一闪的瞬间,都潜藏在读书笔记中。每重读一次,每增加一条评论和感想,都是细细咀嚼,加深理解,拓展新视野的好机会。
1、在固定的场景中重读笔记。
有的人喜欢在公司附近的咖啡馆看书做笔记,也有人喜欢在地铁和公交车上阅读,还有人选择在出差途中的车船飞机上,根据自己的习惯就好。我基本上是在晚睡前和午休前,这个时间没人打扰,劳碌之后的放松时刻,最适合用来重温以前的记忆了。
2、培养重读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量化重读频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是三天一次。或者一个月一次都可以,重点是当我们带着将来某一天要重读笔记的目的去读书时,读书记笔记的过程中就会刻意买下一点小伏笔,比如在笔记本里贴一些复印件,或者选用缤纷色彩的即时贴,特定的水彩笔来区分不同时期的想法等等,带着要和笔记重逢的预期来写笔记,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
3、通过写书评进行输出
输出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读书的最终目标。
写好的读书笔记就像已经洗好切好的食材一样,在我们重读笔记的过程中进行加工烹制,慢火文煮,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最终呈现一道可口的菜——书评。
譬如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写的拆书稿,就是经过深度阅读原书,做读书笔记,再对笔记内容进行修改合并结合实际生活加以运用,最终给读者一篇经过了提炼提升,通俗易懂的阐述原书的拆书稿,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思想的输出。只有深刻吸收书的内容,才能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将书中精髓和自身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达到读书致用,这才是读书的终极目标。
二、运用同主题书籍的笔记进行头脑风暴,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连读三本相同主题的书籍,让三本书的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对立又互相做出解释,从而帮助我们解决职场中诸如沟通或心理健康等问题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确定我们要解决的主题,再找同主题的三本书来看,分别把三本书按照“要点+评论”的形式来做笔记。这个时候三本书就像三个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朋友在各自讲述自己的观点,各有侧重,各有短长,各有利弊,然后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糅合自我的理解和思考,进而概括出我们自己的想法。
我是2018年加入了雪梅读写交流群才开始接触理财类书籍的,之前我基本不懂理财,为了从基本的理财意识、理财概念开始填补这个空白,我按照朋友的推荐同时找来三本书读,分别是《小狗钱钱》(美国)博多·舍费尔,《富爸爸穷爸爸》(美国)罗伯特·清崎,《邻家的百万富翁》(美国)托马斯·斯坦利 & 威廉·丹科,这三本都是理财入门级的书籍,我看完之后会这样思考:如果小狗钱钱住在穷爸爸家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它会如何处理罗伯特的投资问题,小狗钱钱和富爸爸穷爸爸的财富问题如何用邻家的百万富翁的理论做出解释?经过这样反复的烧脑思考,我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财富意识:
1、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百万富翁。
2、凡事应建立富人思维。
3、财富来自习惯和坚持不懈地以目标为导向的工作和生活。
今后我会有意识地将相同主题的不同书籍列入读书清单,比如时间管理类的,写作类的,情绪控制心理健康类的,让多个观点互相思辨论证,从而帮助我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利用检索方法迅速查找笔记
如何在众多的笔记中一下就找到心仪的那一页,作者介绍的具体方法如下:
1、在书上贴便利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2、直接在书上做标记,可以将书的评论,书腰或者书签贴在封面上,看过的电影票也能帮你回忆起一些东西来。
3、制作检索标签:如果一个笔记本中有好几本书的读书笔记,那就可以试试这种方法,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添加一个目录,每条目录写上书名,然后在相应的书页边缘涂一个小色块或者贴上一个小便签,
4、将检索数字化:为每本笔记都添加一个编号,,然后在电脑中为书籍添加“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比如[10]090623/读书笔记/《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法)/商务印书馆,就是我的第8本笔记在09年6月23号那页是关于《野性的思维》的笔记。这样查找起来就方便快捷了很多。
第四章的内容就拆解到这里了,通过运用奥野宣之先生的读书方法,读书已经成为一次成功的体验,将这些体验利用起来,就能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精神财富。而读书笔记作为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读书,让我们思想丰富;读书笔记,让我们更有深度;而写作,就是把读过的书变为我们的精神财富。笔记成了我们读书的载体,使得我们关于每一本书的记忆在笔记中都得以鲜活保存。小小的笔记本,慢慢的积累,量变渐变成质变,其中蕴含着无限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