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淑芳
“阅来阅好”读书会带着她的第一本书——樊登的《陪孩子终身成长》在这周二下午小Z优品如期而至了。
她承载着我、叶子和馨光的一个美好愿望:成长自己,帮助别人。我们知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当我们自己一个人读一本书的时候也许只有一个视角,但是一群妈妈在一起,就会有不同的视角,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更多可能。希望越来越多的妈妈走进我们的读书会,成长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喜悦,让家庭越来越幸福,让孩子越来越优秀,如果有可能,也去影响身边有意愿成长和改变的妈妈。
这周的读书会来了11位妈妈,我们要为这些妈妈点赞。其实,从愿意走出家门,带着一颗想要学习和成长的心,走进一个正能量的场合,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已经开始觉知自己的生活了,有困扰的,我们想要解决问题,觉得幸福的,我们想要更加幸福。我们深深地明白:生命是动态的,就像心电图,会有高低起伏,生活也会随时出现变数,唯有保持终身成长的心态,我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不迫地走完这一生。
读书会好久之前,我自己读过一遍《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当时,我翻开第一页,看到“你必须成长,才能陪孩子终身成长”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一下子想到了我儿子。他学习自觉,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等等。可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因为他的妈妈我,情绪容易失控,在他小时候太顽皮,吃饭太慢,学习拖拉,成绩不理想,忘记练琴,睡觉太晚等等没有满足我的期待的时候,不是遭受我的大吼大叫,就是遭受我的一堆冰冷的大道理,甚至有时候冷不丁地被我一脚飞到他小腿上。所以,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一定已经给他留下创伤了。几年前,我就意识到这点,我也决定改变,开始静心看书,也参加一些读书会,和成长小组。说实话,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并不寂寞,也越来越有收获。《陪孩子终身成长》的自序上也这样说:塑造一个孩子的性格最重要的时间就是3岁以前。孩子3岁前,你做对了,孩子3 岁以后,你就会非常省心、省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之前你做得不够好,孩子长大了,你就没机会了。家长随时有改变,孩子都能感受到,并且给出积极的回应,因为“孩子爱我们,远胜过我们爱孩子”! 所以,只要我们开始学习成长了,一切都还不晚。
这次的读书会,很多妈妈的感悟也是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一个叫黄兰的妈妈,她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就做得让我非常有感触。她说她的儿子有一次语文考了最后一名。去接孩子的时候,一些别的同学非常兴奋地告诉她:你家某某语文考了倒数第一。她笑眯眯地告诉那些孩子:“哦,那也很好啊,他重来没有经历过最后一名,今天经历一下也很好啊!”黄兰是一个内心有力量的妈妈,她在家庭教育学习这条路上已经很多年,我相信她是对孩子真正的接纳。其实现在社会,很多孩子抑郁,乃至自杀,源头都在家庭,无法真正接纳孩子,特别是孩子低谷的时候。所谓的抗挫能力,就是孩子接纳自己的能力。每一次被否定,被拒绝,被误解等等时,能够不受搅扰,很快回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继续朝着目标前进。而孩子对自己真正的接纳最开始就来自父母对自己无条件地爱和接纳。
还有我们馨光老师“静待花开”的亲身育儿事例,更是让我感动不已。当她生下儿子的那一刻,就对儿子这个小生命充满了珍惜和感动。儿子成长过程中,不像一般孩子那么外向,积极,而是天生内向,不爱说话,课上也不发言。但是她从来没有负面情绪,她说:儿子告诉我是他准备好可以发言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早就举手了,所以不爱发言后,我完全理解啊。而且,儿子不说,我可以把我在工作中发生的事情分享讲给儿子听啊,我可以不断地“给孩子”,走进他的内心。这种对孩子没有期待,没有指责,静待孩子“内驱力”的过程,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各位妈妈的分享都是那么真诚。其实,把自己的感悟勇敢地分享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更加可以激励自己行动起来,因为从说到到做到,是有一段路程的,但也只有真正地做到,才会有真正的成长和改变。
第一次的读书会,妈妈们聊得很尽兴,相信不同的妈妈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最后用书上作者樊登的一段话结尾: 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终,他长成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我们又何曾是老老实实按照父母规定的路线成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