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天水发展战略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进入新时代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立足市情实际科学定位未来发展,如何超前谋划重大发展战略和路径,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推动天水长远发展必须思考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基础现状

研究谋划天水未来发展,准确把握基础现状是前提。只有全面准确把握市情特点,深刻认识发展现状,认真审视短板瓶颈,确立的发展战略举措才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准确吃透市情基础

天水是一个特色鲜明、品牌较多的城市,总体来看,在以下六个方面的具有比较优势。

1.战略区位优势突出。天水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位于祖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陕、甘、川三省要冲,居西安、兰州两大省会城市中点,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明显。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随着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段)及双线改造、宝兰高铁、天平铁路,宝天、天定、十天、天平高速公路,310、316、天巉、庄天、洛礼、麦甘、通甘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以及天水至西安、重庆、天津、大连等航线的开通,已成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交通、物流、文化和信息的重要枢纽。

2.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天水是“羲皇故里”“陇上江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石窟艺术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煜煜生辉,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全市现有国家、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0处(其中国家级17处、省级33处),旅游景区景点228处,A级景区32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7处,古文化遗址50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8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

3.工业基础比较稳固。天水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甘肃省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之一,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0多个工业园区,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等为主导的工业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装配式建筑、军民融合、航空维修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已有200多种产品荣获国家和部、省优称号,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77种产品进入陇货精品行列;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甘肃省名牌产品38个;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省著名商标45个。

4.农林特产质优品繁。天水是我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和北方最佳水果、蔬菜、中药材、花卉生产及出口基地,是全国首批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天水农业科技园区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樱桃、武山蔬菜、甘谷辣椒、清水中药材、张家川皮毛等农特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发展种植业和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前景广阔。

5.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天水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境内有小陇山、关山、西秦岭三大林区,森林覆盖率达36.45%,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近三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保持在300天以上,特别是随着一批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打造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6.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天水是全省人口大市,现有劳动力资源207万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万人,境内科技、教育资源布点较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集中,现有高等院校5所(师范院校1所、高职学院3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6所,技术工人整体素质较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客观认识发展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市情实际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1.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以来,全市GDP连跨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台阶,2017年实现614.96亿元,在全省排名由2012年的第5位前移至2017年的第3位,与排名第2位的庆阳市仅差4.01亿元,增速位列全省第2位,赶超进位态势明显。持续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9.2:39.3:41.5优化为16.7:30.8:52.5,产业结构正在趋向合理。现代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粮食生产保持在110万吨以上,果品、蔬菜、畜牧产业产值均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劳务收入比2012年增长85%,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比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断增高;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3.1亿元,是2012年88.3亿元的1.2倍,年均增长10.68%;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2%、28.1%、27.57%,商务、金融、科技、信息、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表现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财政金融保障支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大口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5.51%、13.35%,众兴菌业、成纪药业成功上市,风动机械等上百户企业在“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82.34%、位列全省第1,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73.81%、位列全省第2,天水电传所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两区五县均被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我市被评为“全国十大质量魅力城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

2. 脱贫攻坚进程持续加快。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通过投入财政资金、整合项目资金、争取专项资金、发放扶贫贷款,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建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074公里,全市建制村通畅率100%,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1500人以上建制村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村文化图书室、村便民超市、村便民金融服务点、体育活动设施、乡村舞台、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山洪灾害防治区“户户知”工程“十个全覆盖”和动力用电、安全饮水、有线广播电视、4G互联网络“四个村村通”。发展形成以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为主导的富民产业,收益占农民收入的80%以上。农村“三变”改革扎实推进,创新推行“双助贷”工程、“三户一孤”大病救助保险全覆盖项目、“三社合一”改革、扶贫车间、千名县级干部联系千村、村级“八大员”服务性岗位助推脱贫工程等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水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33.15万减少到2017年底的25.69万,累计减贫107.4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92%下降至9.8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386元增加到2017年底的7065元,全面小康指数达到80.05%。

3.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城乡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启动了三阳川新城、中梁空港城、秦州新城、成纪新城、麦积新城、社棠工业新城、颖川新城和东柯新城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加到70多平方公里、建设范围扩大到3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3.3%增长到2017年的45.2%,城市空间实现了历史性扩展;五县高起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县城面貌日新月异。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实施了一批城市道路、片区更新、生态园林等项目,中心城区新建、在建跨河大桥和人行天桥24座,市区“两山两河”生态综合治理及景观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审,我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新型城镇化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多点开花,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建成新农村示范村、整洁村分别占12.12%、38.94%,8个乡镇入选全国重点镇。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争取实施了一批水利、能源、生态、通讯等项目,我市跻身“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行列。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各3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超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4.79和24.59个百分点,“天水蓝”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

4.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围绕构建高效顺畅的体制机制,以经济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牵引,统筹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累计承接落实“顶层设计”800余项、谋划开展“自选动作”200余项,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探索出了农村教育改革新路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甘谷县农村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市法检两院司法体制改革等全国、全省改革试点创出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精心谋划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段建设,全面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任务,麦积山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了公祭伏羲大典和海峡两岸共祭伏羲、麦积山论坛等重大活动,组织承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龙舟公开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等一系列大型赛事,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最具魅力节庆城市”“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称号。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17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7.84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14.96%。

5.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坚持每年兴办一批惠民实事,群众关注的就业、住房、社保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民生安全网更加牢靠。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连续七次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入列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城市,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入围2018—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提名城市。法治天水、平安天水建设有序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面推行,基层网格化治理格局已经形成,综治信息化建设步入全省前列,秦州区、秦安县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建成国家级“平安县”和“平安家庭创建示范县”各1个、省级“平安县区”4个。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张家川“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人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奉献天水•十大人物”“感动天水•凡人善举”“最美天水人•身边正能量”等评选表彰活动影响广泛,累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9个、全国文明村镇6个。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三)认真审视短板瓶颈

尽管近年来全市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市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瓶颈。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较多。交通建设历史欠账较多,通而不畅、畅而不快的问题仍然突出,铁路货运和客运能力不足,航运航线短、班次少、运量小,公路路网密度较低,高速公路通达里程少,特别是农村道路建设欠账大,道路技术等级普遍较低,通行能力差。生态总体比较脆弱,局部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时有地质灾害发生。缺水问题比较突出,是加快工业发展、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重大瓶颈制约。

二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经济实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开放程度不高,大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突出。产业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农业产业有基地、规模小,有产品、品牌少,有产业、链条短的现象较为突出;工业大项目、大企业较少,缺乏战略投资者,产业集群发展程度不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的骨干企业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非公经济总量决规模偏小,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少,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基础薄弱,经济贡献率不高。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仍处于较低层次,比如旅游产业还没有形成大旅游、大景区、大市场、大产业的格局,健康产业、休闲度假、中医养生等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农业特产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不长等问题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偏低。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仍然较大,2017年天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2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5元),比全省高0.0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77个百分点;2017年天水城镇化率为45.2%,比全省、全国分别低了1.19、13.32个百分点。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和“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2020年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非常艰巨。

四是发展环境亟需改善优化。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是全市发展的最大障碍。硬环境方面,比如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欠账还比较大。在软环境方面,主要表现在一些部门工作效能低下,政策空转、政策截留、政策异化等“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突出,“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难办”,粗暴执法时有发生。党员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政策和市场机遇转化不充分,人才严重匮乏,引不来、留不住甚至外流现象严重,各行各业可以说都缺乏高层次的人才支撑。

 二、形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既面临国内外的复杂形势,自身发展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国际环境呈现复杂多变与深度调整交织。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全球经济、货物贸易、投资、工业都处于稳定复苏过程中,国际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波动性加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大,受欧洲“黑天鹅”事件、“美国优先”等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特别是中美贸易战的扑朔迷离,全球经济中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上升。另一方面,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经济正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为我们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了难得机遇。

    (二)国内形势呈现平稳增长与动能转换并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稳中向好态势,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城乡间、区域间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劳动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支撑发展的经济结构、动能、增长方式继续呈现积极变化,经济向好的可持续性增强,为我们加速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契机。

(三)我市发展呈现赶超进位与应对挑战共存。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发展同全国、全省一样,呈现出一些趋势性变化。一是增长速度正在由高速规模扩量向中高速提质增效转变。2002年以前,我市生产总值增速在10%以下,2003年进入10%以上的快速发展阶段。从2014年开始,我市经济呈现出放缓迹象,增速比2013年下降了2.6个百分点,2015年至2017年,增速呈持续下降态势,分别为9.2%、8.6%、4.5%。总体来看,尽管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经济质量有效益持续增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全国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形势是一致的。二是产业结构正在由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向多元支撑转变。由于历史原因,我市产业结构过去一直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进入“十二五”以来,持续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9.2:39.3:41.5优化为16.7:30.8:52.5,产业结构正在趋向合理。27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7%,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近三分之一,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超过50%。这种结构变化是积极的,为新时代新常态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发展动力正在由主要靠投资拉动向三驾马车并重转变。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始终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3年至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4.04%,绝对值和增速在全省的排位分别由2013年的第5位、第12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2位。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3年开始连续下降,由25.9%跌至-0.6%,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动力作用正在减弱。而与此相反,消费一直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近五年内保持全省前列,其中有三年位居全省第1位,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日益显现。进出口呈持续升温态势,2010年进出口总额增速高达91.6%,近年来增速保持在23%以上,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贸对经济的贡献率将越来越大。四是招商引资正在由提供优惠政策向优化发展软环境转变。近五年来,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4.21%,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主要靠土地、资源、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来吸引客商的办法固然很好,但从长远看难以为继,反映出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近年来,中央出台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清理规范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新规定,对传统招商引资模式的刚性约束大大增强,倒逼我市加快改善投资发展软环境。五是风险挑战正在由相对单纯显性向多方面复合交织转变。过去我市经济运行的风险和挑战相对单纯,不外乎经济周期性变化和自身结构性矛盾两个方面。近些年,随着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加快推进,我市经济市场化、开放度逐步提高,大形势、大环境的传导影响更加明显,经济风险呈现出多点性、叠加性、关联性特点,既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的共同作用,也有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的冲击影响,还有经济快速发展掩盖的一些矛盾和风险,如生产要素紧缺、房地产走低、就业压力增大、不可知潜在因素增多等。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市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具体政策,持续加大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窗口期”政策,省上也配套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为我们弥补短板、夯实基础、积蓄后劲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多元支撑经济格局的优势逐步彰显,相对资源型城市而言,经济发展韧性更好、潜力更足、回旋余地更大,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注入了新的动力。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省上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加快国家级战略平台建设,特别是国家启动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为我们加强区域交流合作、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拓展了广阔空间。

三、发展路径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等重大政治论断,明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谋划了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实现3个目标、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开启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集中阐释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统回答了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怎么看、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怎么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立足省情实际,深入分析了我省发展面临的形势,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崛起,对全省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推动新时代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天水发展基础现状,综合当前面临形势和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提出切合天水实际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发展路径、战略举措,努力推动全市发展赶超进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发展思路:结合党中央、省委的战略决策部署和天水发展实际,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天水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全过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重点,坚持不懈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绿色崛起、共建共治共享之路,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战略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就是要实现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为宽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天水基本建成。

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具体讲就是要实现“五个高于、五个大幅提升”。“五个高于”,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继续争先进位。“五个大幅提升”,即:产业竞争实力大幅提升。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文化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构建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综合功能大幅提升。基础瓶颈制约全面突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优势更加凸显,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普遍树立。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城市困难群体生活明显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素质普遍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自觉。全方位、高层次开放格局构建形成,天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制度保障水平大幅提升。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高效顺畅。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民主法治进程进一步加快。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明显提高。

发展路径:发展战略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发展战略搞对了,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就会朝着有利于发展的方向确定,反之,则会将发展路径引上弯路。历届天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战略和思路的探索实践,紧密契合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总结形成了一些发展战略。比如:2002年,在综合分析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存在的问题及面临形势后,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发展战略;2010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 (中心带动,就是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两翼齐飞,就是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新基地;组团发展,就是支持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整体推进,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天水的定位,市委提出了“1135”区域发展战略(即:建设一圣地—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一枢纽—区域综合运输交通枢纽;三基地—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打造五品牌—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努力把天水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西端的重要增长极);2012年,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发展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谋划,在坚持“1135”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关天经济区引领、国家级园区支撑、现代化城市带动、县区组团式推进”的思路(关天经济区引领,就是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的增长极;国家级园区支撑,就是以四个国家级园区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支撑和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现代化城市带动,就是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把天水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县区组团式推进,就是按照各县区的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和壮大各具特色的产业带,迅速壮大县域经济。)。总体来看,这些发展战略有的侧重于战略举措,有的侧重于战略目标,经过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检验,都是符合每一个时期阶段和市情实际发展要求的,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就现阶段发展而言,这些发展战略仍然具有较强的引领和指导意义,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坚持和充实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必须对全市现有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充实,以便更好契合时代要求,更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天水市情实际和阶段性发展特征,经过广泛调研论证,研究提出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绿色崛起、共建共治共享之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就是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潜能,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为实现转型升级动力转换提供有力支撑;乡村振兴,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抓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开放,就是要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等重大机遇,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绿色崛起,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着力构建生态五大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力推动美丽天水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建共治共享,就是要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法治天水、平安天水建设,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五条发展路子,深入贯彻了党的十九大最新精神,深入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了省委提出的绿色发展崛起的决策部署,高度契合时代精神、形势要求和市情实际,只要坚定不移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开创天水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战略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确保全市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必须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崛起的要求,强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确保全市发展在持续提质的前提下实现量的不断扩张;必须牢牢把握国家和省上宏观政策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尽最大努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金项目和发展成果,确保全市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绿色崛起、共建共治共享之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之路,推动转型升级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现阶段,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大了,通过技术引进推动增长也受到很大制约,行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必然受制于人、落后于人。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不重视创新,一些企业迟早要被淘汰。因此,一定要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1.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发挥科技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抓好省上30条、我市28条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推进协同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科技需求侧同技术研发侧、转化侧贯通起来,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强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依托“智库”资源和“论坛”成果,加强产、学、研、用对接融合,创办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孵化一批引领示范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科创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以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为主的“四大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2.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一区多园”思路,加快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转型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承接转移产业链等方式,引进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战略投资者,发展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发展装配式建筑、军民融合、航空维修制造、大健康、文化旅游产品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天水军民融合创新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岐黄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融合发展。

3.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总结推广“人才特区”建设试点成果,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紧扣产业发展导向,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引育结合,以用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牵引、专业为需求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通过集中引进、项目合作、短期兼职、挂职服务等多种形式,对接产业引进高端人才、依托招商吸引归根人才、盘活资源培养乡土人才,设身处地搞好服务,真金白银激励创新。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有利于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的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育得好、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社会环境。

(二)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之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针对当前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以“五个振兴”为牵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不断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1.强化以城带乡功能。高起点修编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结合、与自然生态结合、与特色文化结合,形成产业发展迅速、功能分区清晰、生态环境优良的格局,彰显历史文化名城丰采,体现现代化城市风貌。坚持“东西延伸、南北优化、相向对接”总体思路,依托我市主体功能区和交通走廊、资源分布等现有条件,打造“一核、三轴、两区”城镇区域空间布局。突出优势互补、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加快构建秦州、麦积、甘谷、秦安、三阳新区五区和武山、清水、张家川三县的“五区三县”大城市框架。加快秦州新城、成纪新城、颖川新城、东柯新城、空港城、社棠工业新城等八大新城开发建设,发展壮大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卫星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平等交换机制,打通进城、下乡双向渠道,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力度,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扩面、提速、集成”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配置市场化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按照“选好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经营主体、建立一个融资平台、形成一个推进机制”的思路,多点探索、多元创新模式路径,增加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股金收入。加快金融创新等综合性改革,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把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到农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去。加快推进水权水价、国有林场、农村供销社等综合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动能。

3.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坚持把产业振兴的重点放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重点,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大农业产业化和精深加工力度,推进农业由一进二、接二进三、整合共进,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计划,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围绕打造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百亿元主导产业目标,加快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推动主导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现代农业园区示范计划,按照“一县一个优势产业、一个特殊品牌、一个示范园区”的思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整合科技、人才、资源、市场各类要素,扶持新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计划,聚焦补齐农产品加工转化短板,着力打造一批贯通一产、接二连三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产品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实施农业“互联网+”计划,积极推进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骨干批发市场改造和农超对接,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加强人才振兴的重点放在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上,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政策,培养一批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懂技术的“土专家”、善耕作的“田秀才”。

4.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把组织振兴的重点放在提高治理水平上,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坚持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快乡村治理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影响农村安全稳定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把文化振兴的重点放在培育文明风尚上,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弘扬好家风好家训,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引导群众抵制天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把生态振兴的重点放在打造美丽家园上,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三)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必须深入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深化各领域改革,深度融入全国全省大格局大战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

1.改革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广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模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完善国资监管机构和体制,推动国资监管由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规范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配合推进税收制度配套改革,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引进各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股权投资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运用,发展普惠金融,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和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2.强化交通对接。立足我市连接关陇、沟通南北及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的地缘优势及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中新南向通道建设等历史机遇,以天水国际陆港、中梁空港建设为重点,推进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提升公路、铁路、航空、管道、邮路,形成立体化的交通运输和信息流通网络,加快实施一批高速公路项目,构建“一横两纵一联一绕”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推进兰州至天水至汉中城际铁路、天水至武都铁路,形成以天水城区为中心,东西快速、南北畅通的“双井”字型铁路运输体系;在已开通航线的基础上,争取开通天水至北京、上海等更多城市航线,加快轨道交通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集公路、铁路、民航“三位一体、布局合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完善物流业发展规划,引进国内外资本和企业参与物流企业改制重组、兼并联合,整合改造优化现有商业、运输、货代、联运、物资、仓储等行业物流资源,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物流龙头企业。

3.深化产业协作。发挥产业优势和潜力,把扩大向西开放与承接产业转移结合起来,与大型企业集团寻求战略合作,推动新型工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合作。促进装备制造业合作发展,鼓励装备制造优势企业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强与欧洲大型企业的配套合作或产品承包生产,依托优势企业创建“国际服务贸易园区”、机械制造工业基地、电工电器工业基地、新兴电子工业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要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扩大特色农业合作发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中西亚、中东欧国家和地区合资、合作共建农业园区,开展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完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建设远销中东、中亚、南亚等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用品生产加工基地。深化与港澳台合作,积极引进港澳台现代商贸、物流、金融、科技、咨询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强教育培训及旅游市场推广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港澳投融资。

4.加强商贸流通。发挥政府在区域合作中的引导作用,依托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论坛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等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城市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甘肃省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等中西亚国家建立的友好城市关系,搭建同中亚五国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商会、协会和贸促会等组织作用,组织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赴境外对接落实合作项目。利用“长安号”货运班列及欧亚大陆桥通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参加境外重点知名国际展会,在境外举办天水特色产品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推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等产业对接合作,构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形成新的出口和对外经济合作增长点。

5.构建交流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层次经贸合作、产能对接,建立面向中西亚、服务陇东南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战略平台,密切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文交流和民间友好往来,加强旅游业合作发展,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旅游景区联盟年会、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年会等平台,扩大旅游对外交流,积极组团参加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甘肃文化周”等活动,开发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路,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圈。坚持办好公祭伏羲大典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力争将公祭伏羲大典升格为国家级公祭,加强与国际节庆组织、全国重要节庆城市的合作交流,打造公祭伏羲大典国际文化品牌。办好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麦积山论坛、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李广杯”国际传统射箭锦标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天水赛段、中国龙舟公开赛天水站、麦积山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赛事活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节庆会展品牌。

(四)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推进美丽天水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甘肃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市担负着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南部基地”的重任。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使天水的天蓝、山绿、水清、生态环境美好。

1.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防护林暨泾渭河流域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森林抚育等生态工程,抓好南北两山50公里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和铁路公路沿线绿化美化。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八项机制”和污染治理“十大工程”,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抓好散煤燃烧治理、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城市扬尘管控、低空面源污染治理、城区环境网格化监管等工作。推进水污染防治,落实“河长制”责任体系,强化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农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处理)、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

2.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10大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让新兴产业“挑起大梁”。深入实施《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推进天水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和全国十大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为载体,加快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推进文化旅游深入发展,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优质文化旅游品牌,加快麦积山大景区、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麦积山数字游客中心建设,实施A级景区创建晋级,培育精品旅游线路,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信息化发展。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五)坚定不移走共建共治共享之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安全、环境、公平等方面的难题,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

1.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现行标准,强化责任担当,采取超常措施,下足“绣花”功夫,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制定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强化到户产业和就业扶持,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聚集3个深度贫困县区、5个深度贫困乡镇、581个深度贫困村,以“七个一批”为重点,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对照减贫人口、农民收入和教育、医疗、住房、饮水、行路、用电等约束性指标,一项一项排查,缺什么补什么,该解决的尽快解决,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基本服务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提升帮扶工作水平,落实各级领导联县包乡帮村制度,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力量,落实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靠实县乡主体责任和单位到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到户帮扶责任,增强帮扶工作合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的监督,坚持脱贫攻坚抓落实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扶贫督查考评办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2.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改革,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教育布局,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特色实验校、省级示范校创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坚持预防为主,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完善社保资金筹资机制,加强风险管控。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统筹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认真办好省、市惠民实事,最大限度满足文化、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民生需求。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市区“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力度,加快推进健康天水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积极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支持专业化、机构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市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要深化平安天水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结合起来,健全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做实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工作,形成共治善治新局面。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4月我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今年我市和清水县分别被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提名城市、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标志着我市正式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必须严格对照文明城市测评考核体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崇尚文明、祛除陋习,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紧紧围绕“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全面达标”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标准导向、结果导向、人民满意导向,力争到2020年实现创建目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来如此,那便对吗? 第五章,是美国娱乐化的转折点。从十六世纪全民自主阅读,到二十世纪的信息碎片化和注意力割裂,几...
    马小牙阅读 1,047评论 0 1
  • 看完之后,是有一点小小压抑的,或许也是因为蓝宇的离开,才得以然后结局更加完美吧,所谓悲剧不正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
    阳光下的野草阅读 269评论 0 0
  • “铛~铛~铛铛铛” “铛~铛~铛铛铛” …… 伴随着一阵敲钟声,几位道友陆续把饭菜端了出来。一共是四个菜,用盆装着...
    逍遥云越_阅读 1,251评论 0 1
  • 我一个人拎着沉重的箱子在车厢里穿行,火车的过道里各式各样的脚紧紧挨着,我只能踮起脚,被后面的人挤推着前进。密闭...
    雪簇阅读 186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