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初知道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上个月轰轰烈烈的“丢书”活动。

虽然,我没有参与到其中。

但是,《皮囊》被“丢”得很多。既然这么多人都推荐,我自然是要读一读的。

讲真,我很不喜欢这本书的书名。

“皮囊”这个真的不好听,为何要把我认真锻炼珍惜之至的身体当作一个负担呢?

没有这幅皮囊,我就不用吃饭穿衣,既然不用吃饭穿衣那我还奋斗个什么劲?既然不用奋斗也就没有追求,既然没有追求就不用经历,那哪来的这许多感悟呢?

这是我因为书名不喜欢它的原因。尽管我知道我可能是误解他了,事实也证实我是误解了。但是,有些槽不吐不快啊。

封面

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我要公平公正的来说这本书了。

首先,这是本散文集子,是我最愿意阅读的一种散文形式。用简短的文字讲一个故事,而且是讲一个接地气的故事。

这本书里讲了很多人,都是家人。姥姥、父亲、母亲、朋友。大约是作者身边的人,字里行间都包含了作者对他们的感情。尽管我直到,文章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但是,我就是喜欢把“我”认为是作者,然后,这故事读起来就更加有温度了。

其次,文风很儒雅。

有着《姥姥语录》的温情,但没有倪萍那么浓郁,淡淡的隐忍的。大概因为作者是位男士吧。笔触还是细腻的,能将故事和情感串联得恰到好处。看似讲故事其实是抒情,表达得很得体。

最后,关于人生感悟的作用。

的确是本感人的书,容易催人泪下。

买的时候看到推荐说,刘德华把它视为指路明灯。这点我是没有感受到的,可能光顾着感动去了吧。也可能潜移默化中就接收到了这方面的感悟也不一定。

封面

这本书我读得比较快,似乎在不长的时间里掠过了很多人的人生,看到了很多人的一生所求。或觉得新奇,或觉得不能苟同,或觉得可悲,或觉得伤感,或觉得无奈。与我而言,收获更多的是体验这一份份特殊的生命,在不同生活状态下所散发出来的人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