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里羅城

      罗城古镇,位于乐山犍为县,主街“船形街”,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全镇坐落于山顶,街道房舍如一艘航船,东西走向,长约200多米,南北较短。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建筑布局极为独特,被誉为“中国的诺亚方舟”,老四川文化扛鼎之作。目前该镇上居住有汉、回、彝、满、藏、黎、苗7个民族。未睹真容,已魂牵梦萦,住进心里。    


罗城古镇鸟瞰图            随手画画,见笑

      罗城古镇这种“船形街”的建筑风格属川南传统民居穿斗木架构形式,抗震能力强。临主街一面的屋檐伸出约5-6米宽,形成两条檐廊,即有名的“凉厅街”,遮阳挡雨。檐下由一百多根旧圆木撑起,冬暖夏凉。街上联排屋顶由青瓦覆盖,似“船篷”。登上镇西清真寺(“船头”),只见 “船形街”两侧店面为南北方位,左一侧茶房酒肆林立,右侧则商铺摊位密布(多为前店后家式)。以镇西清真寺(“船头”)和东端灵官庙(“船尾”)为中轴线,由西往东走,是一座留有“濯濯永流”四字横批的明清石牌坊(“前甲板”),穿过牌坊是街心古戏楼。古戏楼将“大船”拦腰截断,戏楼前,是“大船”最宽约20米的街面,为看戏小广场。戏楼屋顶为四角宝顶(重檐歇山),灵动飞檐起翘,高耸似帆,为古街之魂。开放式格局是三面戏台的原型,更亲民。戏台底部架空,保持了整体空间线条流畅。古往今来,戏台上浓妆淡抹。越过戏台,漫步“凉厅街”,随山势起伏街面渐窄,人仿佛置身破浪前行的航船中,两侧联排民居商铺(“船舷”)缓缓由西往东向东端两重式灵官庙(“尾舱”)聚拢。

      “船形街”,缘于明末秀才之高见:“若要不缺水,罗城修成舟”,十年九旱,回汉人民齐心 “造船”,象征同舟共济。风水上,“舟在水中行,有舟必有水”,有祈雨求水之意。

      随着人口增多,都市大兴土木,钢筋水泥“鸽子笼”向上无限延伸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古老的“旱码头”:罗城,也唤醒人对家园的记忆。“大船”巧妙地将生活、商贸、娱乐和民俗等多种功能集合在一个屋檐下,悠悠古船里,一幅老四川风俗画卷徐徐展开:古时每逢大旱,全镇人汇于灵官庙前祈雨,现代每年庙会在此举行,人头攒动,一派喜庆祥和;无论晴雨,“凉亭街”上,白天四方客商穿梭于此赶集贸易;蜀人爱茶,古井水冲泡的花茶香气四溢,茶馆密密麻麻,茶客芸芸,下棋打牌、抽叶子烟;人们在三面戏台前的小广场,戏台两侧似“包厢”的“凉厅街”听小曲、观川剧变脸,品茶闲话桑麻;夏夜,邻里一起坐在“凉厅街”边纳凉。喧闹真实有人情味,稀有珍贵。不远处,麒麟队簇拥相伴、欢腾跳跃而来。

    褐色古老的木柱,没有油漆过,店铺飘动着幌子,热腾腾的牛羊肉汤一喝就是百年。原住人平淡真实温馨和谐的生活,抛开都市繁华,尽享人间红尘清福。此处才是心灵栖息地。川南乡间,浓浓古韵古风。看日头西斜的影,洒在宽屋檐下的茶桌上,享受着柔软慢时光,仿佛时光穿越回明清,感受时光凝滞在这古老片刻,在夕光中乘着历史的大船,悠悠晃晃,不断地乘风破浪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当打开电脑,想要敲打出什么,却又默默地合上了。回忆,或许该追忆,又或许该往前走,但,因为走过那些流水的年华,...
    偲玥阅读 582评论 1 5
  • 291028~魏鸿超 2017年6月1日(连续第110天总结) 今日目标完成情况: 1:傅拥军案例 100% 2:...
    a0001911cc5a阅读 166评论 1 3
  • 今天下课看着同桌的女孩子在刷学校的表白墙,很是无聊所以我也凑过去看了两眼。没想到有很多很多的帖子,但让我印象深刻的...
    安蓉ar阅读 3,889评论 45 107
  • 🤓脚伤的我,带着五天没吃好的心情跟你们分享我的内心! 不是一两句蓝瘦,香菇就能表达(⊙o⊙)…
    有内涵的老司机阅读 17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