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

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可能会很认为尊重这个词跟育儿方面没什么联系,非说有关系也是要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好品性。

其实不然!尊重是一种态度,表现出的形式有很多。

不征求孩子意见就代替做决定

“明天开始去上钢琴课”

利用父母身份不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

“我说话你听着就行了”

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就忽视孩子的想法

“不要狡辩,犯错误就要承认”

如果家长不注意这方面,将来有可能会“自食恶果”。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瑞德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 放纵型和专制型三种。

专制型家庭

受“棍棒教育”的影响,不少家庭依旧采取父母专制的教养方式。

诚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有很多的成功案例,孩子懂事听话,会在很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但是,许多父母忽视了在权威控制下可能会对孩子心理性格上造成的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致使孩子的自尊、自信等许多积极性格特征被毁灭, 容易引发粗暴、冷漠的消极人格。

常见表现就是孩子到青春期时容易情绪敏感,有时为抗拒父母不惜剑走偏锋,说话态度冷淡,顶撞父母,不愿学习,最后误入歧途。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父母的高压管教导致的。

民主型家庭

据分析,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

父母虽同样严格要求孩子,但不苛求,遇事与孩子商量,不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使孩子形成情绪稳定、深思熟虑的性格或直爽、积极的个性。

当然,“尊重孩子”也要讲究分寸,不能任由孩子性子,否则就会变成溺爱,现实中“熊孩子”和“混世魔王”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

一些小建议

首先,不要总是以家长自居,给孩子以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尝试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展开平等的对话,让孩子能在认同家长的前提下主动敞开心扉。

其次是多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能说,敢说,想说,一个在家庭中得到话语权的孩子,将来在学习、工作、 生活中也会给予他人更多的话语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