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道》中,鬼才丁元英扶贫,搭建起格律诗音响公司,三个本土小人物成为小股东。在商战中,格律诗公司突然命悬一线,这时候,这三个本土小人物吓得马上退股,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女白领肖亚文却买下51%的股权,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结果是,格律诗公司逢凶化吉,从此公司财运亨通。而这一切,其实都丁元英设计的,而他最初答应帮助这三个本土小人物时,他就说过:“我帮助他们,能帮他们扒上井沿,看看外面的世界,至于他们能否跳出来,或是掉回井底,那不是我能够决定的。”事实果真如此。
只有自己觉到悟到,才是自己的,别人强加不来。也就是说如果认知水平没有跟上去,找再多的大师、牛人依然不能突破思维的局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而能够思维迭代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看书来慢慢修炼心法。
中国现在识字率已经达到90%,阅读逐渐开始成为全民风尚。可是读了这么多书,会不会还是有种“心中空空,脑中无,腹内草莽无用处”的挫败之感。如果有,不要焦虑和惊讶,许多人都有类似的情况。
那么,有没有可以改变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日本作家斋藤孝在《深阅读》中为我们介绍了非常实用的2个好方法。
1、带着问题阅读
挑选一本书,一定要记得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本书?这本书能够解决自己哪些问题?怎样才更容易产生共鸣,并把书中所学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一点一点的回忆、吸收、内化。
这个方法跟《出奇制胜》一书中讲到的链接导师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出奇制胜》中,作者发现许多快速成功的新手,都有指导老师。但关键在于,这些导师不是谁指派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貌似机缘巧合遇见这方面的大咖,再貌似踩狗屎运似的得到大咖的独家指导。
这让我想起,大学时,我因为成绩好,被选入科研兴趣小组,尽管老师很厉害,可我依然没有写出一篇论文。相反,我的同学对某方面感兴趣,尽管成绩不好,却主动找到了能帮他答疑解惑的导师,最后成功发表论文。
所以,问题产生兴趣,只有解决问题的答案,才能引导我们不断地去探寻。找导师是这样,找一本好书更是这样。只有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促进自己思考,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算读好一本书。
所以,下一次,读一本书之前,先大致看一下,问问自己,这本书能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当看到推荐书单时,想一想,这本书解决了推荐人的什么问题,你是否有同样的问题,这本书能否帮助你解惑?先想清楚,阅读的目的,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2、花式输出
有句话叫做:你看到是一回事,你听到是一回事、你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做梦很容易,但是如果不行动,美梦永远无法变为现实。
输出就是看书的行动。要想提高自己看书思考的能力,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读懂一件事,与要表达清楚一件事,中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就好像,一对恋人在两个山头,对唱情歌。看起来,两个人彼此之间,触手可及。实际上,两个人要能面对面的坐下来交流谈心,必须下山,跨过沟壑山涧,再爬上山,才能真正抚摸到日思夜想的恋人。
输出同时能让读书变成良性循环。为了把一件事说清楚,不得不大量阅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翔实、可靠。
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的各类写作平台:简书、微信公众号、网易号等等更是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了低门槛的机会。只要愿意写,就总是能找到一个平台,甚至是收获一批粉丝,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让输出与阅读更好的相辅相成,文章中除了尽量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多少要引用一些书里的内容。加深记忆的同时,对书籍进行再创作。
曾经有人说: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可是这毕竟太抽象了,在快餐时代的今天,快速看到自己的成长也成为了一种渴求。而高效读书法,能够帮助我们将文字转化为智慧。核心只在于,做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