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讨论 app 的产品设计的时候,重点往往在「推荐」「发现」「关注」「热门」等等的页面,因为它们代表了产品的核心业务。
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时期,这几个页面会有所侧重,但几乎所有 app 都会有一个「我的」页。它承载了用户的资料信息、数据、各类设置和入口等等,它的访问量不少,甚至仅次于主页面,但我们却很少谈论它。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看到微博、知乎最近在改版这个页面,对它进行 A/B Test。两者的方案很类似,以前是列表,现在都改为了宫格(跳板)。
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来评价,列表优于宫格。因为浏览列表的时候,视线是「I」型的,但浏览宫格的时候视线是「Z」型的,所以你会感觉列表比宫格更清晰、简单。
由于入口的数量不多,每个用户常用的入口也有限,所以列表在交互上的这点优势不是这么重要,习惯了就好。但列表也有它的劣势——更占空间。两排宫格可以放八个、十个入口,同样高度下,列表只能有三四个。
微博、知乎的改版,很大程度是为了压缩空间,腾出位置给运营位、主推功能。
对于大体量、业务多功能多的 app,运营位多数处于稀缺的状态。底部 tab 的数量最多五个,开屏、弹框这些形式都用上了,这时不难想到,下一个还能「动手」的地方就是它。
这段时间里,我见过微博推广了「熊猫守护者」「让红包飞」「微博抓娃娃」的活动入口,试过把「经常访问的好友」功能外置出来;知乎推广过「知识答题王」活动,把「视频模板」「热门想法」加了进来。我相信它们的打开率不差,能利用好,对用户和产品来说都是好事。
「我的」页也是特殊的,它是用户的自留地。放产品功能没问题,运营活动最好跟用户各自的行为和喜好相关。但如果变化太频繁、内容和自己无关,很可能会引起反感,广告更是冒犯。举个我认为不太好的例子,淘宝 app 加了促销活动的入口。
会陆续看到 app 们对「我的」页改版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