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联系人那么多,大多数只是你生命里的匆匆过客

打开自己手机的通讯录,竟然发现里边已经存储了几千个名字,不免有点觉得不可思议,心想我有这么多朋友吗?这些人我都熟悉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里边有不少人,我已记不清他是谁,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什么事被加进来的,他们是男是女,大概因为国人起名的特点,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至于长什么样,记忆里已经模糊,成了一片云烟。

这里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人和亲属,数量不过二十多个。这些电话大部分应该是用得着的,而且号码的铃声和其它人是特意作了区别的,这意味着,只要它的铃声响,没有特殊情况,那是必须随时随地要接的。

里边还有一些电话,尽管具体的人,没什么印象,但他的工作,于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是为了应对生活中的不时之需而添加的。在这个社会上,不是任何事情自己都能做的,该求人时,还得求人,专业的事,需要让专业的人去干。像保险公司的、银行的、物业的、还有一些售后服务的,修理这个,修理那个的,这些电话,偶尔会用到,留存是必要的,否则,事到临头,抓耳挠腮。

还有一些是从小到大各阶段同学的电话,有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名字不算多,但常联系的已经不到十人。可以说,这十几个人,算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可以称得上哥们姐们了,一有机会,便会在一起聚聚,聊起天来,还算投机,无拘无束。

其余的电话,都是上班以来累计起来的同事,或者大量外单位的人。因为工作,过去,现在,将来,曾经,正在,可能会有一定的联系,其数量庞大,约占通讯录的95%之多。

当今世界变化快,单位也一样,内部每隔几年,出于不同的原因,科室分分合合,人员几进几出,同事的流动性很大,一会跟这部分人有交集,一会又跟那部分人有来往,既然一起工作,当然难免会有联系,于是他们的名字就隔三差五进入了我的通讯录。

既是为了方便工作,也是为了方便彼此。这些名字年龄跨度很大,有比自己年龄大的很多老同志,也有比自己小很多的年轻人,有我合得来的人,也有我极其讨厌的人。与这些人建立的联系,本质上是岗位塑造的临时纽带,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我想,大概在退休后,基本上估计联系就不那么多了,大部分可以删除了。

通讯录里外单位的人,大都是也是因为工作需要横向协作,建立了临时的联系。这些人,属于本地的不多,遍布于祖国各地,口音南腔百调。他们和我因为某个项目的开始而熟悉,又因为项目的结束而陌生,他们本质上算不上是朋友,只是一些知道名字的陌生人而已,基本上算是我有限视野里的一个个匆匆的过客。

看来,虽然每个人的手机里有那么多的联系人,但大部分人和自己不过只有过短暂的浅层的互动,并没有深入的交往,他们只是个人通讯录里的沉寂者,他们很多人的名字已经蒙上了灰尘,只标记着某个阶段的一个特定场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