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里有这样一个场景:
金智英带着女儿在公园里闲坐喝咖啡,却无端引来了一群上班族的非议,他们嬉笑着嘲讽金智英是“妈虫”,直言她没有收入,专靠老公。
听到这些,金智英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她假装没事一般站起身来推着女儿离开了公园。
“我再也不想做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了”
自从做了全职妈妈,金智英经常会面对婆婆的刁难、路人的嘲讽、他人的苛责,一直以来她都压抑着情绪,选择忍受。
但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因此生了病。
金智英常常会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幻想出另一个人来,替自己打抱不平。
电影里的故事看似怪诞,却并非空穴来风,你一直压抑的情绪,会以另一种方式报复回你身上。
有研究表明,与情绪相关的疾病已经达到了200多种,70%以上的人还会因为情绪引起身体器官的不适。
其中,关于情绪对心脏的影响,有一位心脏专家在TED演讲中讲到:
心脏会极度敏感于我们的情绪系统变化和内心变化,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情绪生活都会被记录在我们的心脏里。
情绪还会对人的心脏产生直接的生理影响,恐惧和悲伤甚至会造成心脏损伤。
有情绪并不是一件小事,长期的坏情绪攸关生死。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情绪,尤其亲密关系上,发生争执,包括跟亲人之间起冲突,当你冷静下来,自己去回顾一下,多想想自己的情绪点,你的情绪诱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件事让你觉得异常愤怒,在你以往的生活中,是否有过相似的经历,串联一下这些事情,它们存在的共性,很可能就是情绪的源头。
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各种情绪?
要看到它,然后接纳现实,这件事已经发生了,而一定不要去压制它,或者进行对抗。因为情绪这件事情本身没有对错,无论我们是开心的,还是沮丧的,都是真实的你。
“人们会觉得负面情绪是要去压抑的,当有情绪问题时,都想着快速去解决,但研究中发现,情绪本身是很中性的,正面情绪跟负面情绪都有其价值。"——社会学专家沈奕斐
柯灵的《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里说:“笑是感情的舒展,泪是感情的净化。”
开心时笑,难过时哭,都是生命本来的样子。我们总是忘了,令自己感到难受的情绪,也需要去倾诉、去表达。
正如心理学上常说:看见即疗愈。
当我们不再对负面情绪视而不见,就是治愈自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