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笔记‖凸法则-从默默无闻到脱颖而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难,前面已经有16个人都已经发表完演讲了,而你却只有十分钟的时间来准备一份介绍新产品的演讲时,你怎么去阐述呢?这个演讲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关乎你的公司的生死。客观环境决定了你必须用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来打动观众的心,引起他们的兴趣,可是他们已经听了16个人了,有一种非常不耐烦的感觉。

这是不是感觉很难?别着急,有一种万能的公式可以帮到你:

你知道吗?现在每年接种疫苗有18亿。

你知道吗?接种那些疫苗时,有近乎一半使用重复利用的针头。

你知道吗?我们正在传播和延续我们试图预防的疾病。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种针头是无痛的、一次性的,而且价格比当前的更便宜。

其实,你不用想象,我们已经创造出来了,这种针头就叫PharmaJet,正如这篇文章展示的这样……

仔细分析下,你就会发现它使用的是3连提问和三个想象一下+其实你不用想象的句式。用知名资源提问,用谁不想那样呢的想象内容想象,最后接出主题。非常抓人眼球。这个段子就出于凸法则这本书里。

这本书非常实用,是一本提高自身沟通表达能力,放大自身影响力的书籍。这里面就提出了八个有效的沟通原则:开场白、新颖、高效、易记、互动、给予、有用、实例。

不仅如此,还提出了5w(what、when、where、who、why)和7p(目标、客户、问题、如果会怎么样、全新产品、承诺、流行)的理论。5w负责让这些原则技巧落地,7w更多的时候针对的是具体的演讲去落实。

谈到开场白:

比如当你把别人的脸展示出镜的时候,那么你的被分享出来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你也可以变否定为肯定:当领导不同意的意见时,你可以把他不同意的意见先提出来:你肯定以为我明天会请假,但我如果把今天和明天的事情都干完了,我确实可以请假的,也不会给团队添麻烦。另外我明天确实有重要的事情去做。所以。。。。

我们也可以示人以鱼,把思想转化为图像,用图像去阐述故事,抓住他人的眼球。

我们还可以用具体成就来展示个人的竞争优势或者表现与决策者的共性来赢得决策者的好感等等。

谈到新颖的原则时:

在媒体上你可以对理想客户已经在关注的时事添加有趣的评论。通过联系备受注目的事件,你可以搭上它们的花车,从而来到大众的视线内,否则大众可能不了解或不关心你和你的产品。写文章时也可以写专家如何或者如何做什么什么事情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好奇。

或者养成幽默的习惯

适度的幽默能让一直保持专注状态的大脑休息,微笑或大笑能够重启人脑的注意力。

或者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等等。

最让我有深刻启发的是提供多项选择而非命令。有时候语言当中会更多的体现应该、需要、必须等等这些词语,给人一种命令的感觉,不是很舒服。但是如果我们在活动中给人提供多项选择,让他人在A或者B中选择一个,那么就会让他人感觉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的快感,而绝非有自己被指使的怨恨之意。毕竟人都是有自我意识的,遇到性格强硬的人更是了。

总之这本书简直是太棒了,一两句话根本说不尽。唯有将它的技术实践到生活工作中去,才会体现出它的益处来。

L=INTRO,即开场白:创造一个一秒吸引人的开场白;引起人们抬眉头;问“你知道吗”问题;示人以鱼;变拒绝为接受;分享稀有的东西;振奋起来。

N=NEW,即新颖:只真实还不够,还必须新颖;跟上时代;创造下一件新东西;用幽默让人喜悦;想到时用笔记下来;用重新唤醒的眼光看世界。

T=TIME-EFFICIENT,即高效:高效获得信任;说话不简练,难怪遭讨厌;包裹你的沟通;给你的邮件和会议穿件“稳定背心”。

R=REPEATABLE,即易记住:转身就忘,流传不广是不行的;创造一个引人之语;抑扬顿挫;用韵律、头韵、节奏和音调打造一个易记的口号。

I=INTERACT,即互动:不要只是通知,要互动;永远不要再做电梯演讲;创造共赢的对话;构造让人们贡献和共同创造的场景。

G=GIVE,即给予:首先给予关注;调整沟通方式;倾听别人,就像你喜欢被倾听一样;走出自己的头脑,走向实际;使用他们的语言;会见他们的朋友。

U=USEFUL,即有用:如果不可行,就是没有用;创建现实关联;提供选项,而非命令;建议该说什么;种下行动的种子;确保概念正确。

E=EXAMPLES,即实例:不要讲故事,而要分享现实生活的实例;借“邮轮上的狗”之类的故事阐明观点;把人们带入情境;让人们在同理心的放大镜下开始关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