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好手中的牌?

——读《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

当大批二战老兵归来的时候,只有极少数人预料到后面出现的「婴儿潮」。当海水倒退的时候,只有极少数人想到,海啸可能即将来袭,赶紧撒腿开跑……

未来,是如此的虚幻缥缈。所以,作者建议从摸清现实的底数着手,看现实会如何影响未来。简单来说,作者预见未来的手法是「预测当下成本变化的风险」。一方面看到自身的问题,看能不能通过资源兑换的方式优化热点;另一方面寻找自己的独特优势。要像剥洋葱一样,跳过中间产物 & 中间解决方式,找到真正的、根本的问题,而非表面的、面前的问题。

从当下到未来,最大的变数是科技。因为新技术往往会带来成本上数量级的降低[1]。作者从感知扩张的角度,分析了科技进步的八条路径。其实,稍作梳理就会发现,纵观人类创新,都是在打通一个又一个信息流动的通道。所谓的八条路径不过是人 & 物信息流动中的八个环节:

让我们从人开始。人天然有融入社区的倾向。人类天生是通过相互依存、结伴而获得力量的种群。在社区中双向、动态的沟通,往往会引发行动,产生价值。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也即作者所说的「6. 互动化」。

全球网络的建成,让「6. 互动化」成就了「7. 全球化」。「7. 全球化」强调的是构成的多元。

随着移动通信成本的骤降,人通过与手机的绑定,得以连接上互联网。这是「3. 移动化」。而伴随传感器成本的持续走低,物联网必然会感知到环境的更多信息,从而实现「4. 智能化」。所谓「4. 智能化」,就是感知环境,并作出回应。

我们再来看为实现信息自由流动常用的四个手段:

  • 「1. 去物质化」,是为了降低应对变化的成本;
  • 「2. 虚拟化」,一是为了降低失败的成本(想想汽车相撞、飞机坠毁、原子弹爆炸的成本,就能理解「模拟化」的巨大价值),二是让每个人都获得拥有全部资源的假象[2]
  • 「5. 网络化」,是为了降低信息流通的成本;
  • 「8. 聚合化」,是为了降低信息的传递成本。信息本质上是分散的。因为每时每刻每物每处都在产生信息。信息的整合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逼近真相。

如果不能「1. 去物质化」(即「上线」/「网络化」),也就不能细粒度地调度资源,也即不能实现「2. 虚拟化」。

「6. 交互化」&「4. 智能化」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只不过「6. 交互化」更强调有人参与,而「4. 智能化」的主体为物,通过感知外部环境的内在结构作出更精细、更恰当的反应,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从控制论的视角看,二者没有太大差别。


作者再三告诫,创新的价值来源于时间 & 精力的节省。同时,作者相信,未来,人的作用会更加凸显,人类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信任会更加重要。

最后,作者对「机器智能的威胁」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智能时代的未来是光明的。智能的机器可以让人类从低端智能投入中解放出来,去思考更深刻的问题。


  1. 作者讲到,推动这一波科技革命浪潮的正是「运算能力」「带宽」「存储容量」三个指数级加速定律。

  2.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某种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即大家并非每时每刻都会同时占用全部资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12,935评论 4 26
  • 内容属性: 生产时间2017年7月29日,内容保鲜期18个月,内容省略度5%, 内容类型:干货型。内容制作视角:全...
    青阳的桌边谈资儿阅读 29,862评论 9 169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941评论 25 709
  • 相思泪 可珍贵, 不到船头心不回。 尝尽了苦滋味。 唯有酒入杯。 团圆时可有谁, 只留月色美。 物去人非。 恍然间...
    风月无疆阅读 1,566评论 0 1
  • 学生课前演讲,我充当点评者。点评者,自然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先表扬学生积极的态度,突出的亮点,当然这是铺垫,更重要的...
    梅子_d281阅读 1,4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