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份开始,姐妹俩来到了同一所学校,所以就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早上一起出门时,姐妹俩经常会有一些小矛盾。经过半年多的引导,终于历经不同的阶段,呈现了一个喜人的结果。
01第一阶段 据理力争期
欣欣早上从吃饭就开始盯着悦悦,只要悦悦有一点耽误她时间的举动,就会发脾气。尤其是出门前几分钟,就火急火赶的。悦悦则一脸不高兴。在电梯里,两个人还在起冲突。
我一般提早几分钟下楼先把电瓶车从车库里开到楼下等她们。等到她们的时候,经常看见两个人都绷着脸。悦悦开始向我告状。
这时候,我都会劝欣欣出门前淡定点,不要发脾气。她还不以为然,觉得发脾气有什么,人着急了不是都会发脾气嘛。况且这是本能,又不是她故意发脾气的。
然后只能晚上回来接着讨论开导。要顺着她的话,找到开导的端口,引导她往不同方向思考。
“发脾气有什么,人着急了不是都会发脾气嘛。”——人着急了,确实是容易发脾气,这是事实。但是,同样的事件,有些人就非常着急了,有些人只是一般着急,还有些人却还能相对淡定。你在选学校老师的时候,就喜欢相对淡定的老师。以前我和你爸会着急的时候,都被你嫌弃了。说明你骨子里是认同相对淡定地处理事情的。不能对别人的要求一套,对自己的要求一套吧。
“这是本能,又不是她故意发脾气的。”——脾气大多都是本能驱动的,相当于来自潜意识。我们就是改变这个呀。按照你的理论,我和你爸也不用改变了,因为我们之前着急也是本能呀?
你出门生气所带来的影响:
1.只要你着急,那天早上就意味着不开心。你的不开心,影响了妹妹。我每天在楼下等你们,就看到你们不开心,我也多少也会受影响,觉得有些烦躁。那你生存的环境就是不开心的,你的记忆画面也是不开心的。
2.你念念念,本质上不会快多少。本来从吃早饭到出门就十几分钟时间,能挤出多少时间?一两分钟估计就顶破天了。
3.吃早饭的时候,你心情就紧紧的,胃也因此紧紧的,早饭总是没胃口。还好你们学校上午有点心,要不然你的胃估计就和小学时一样,要不舒服了。
想要真正不迟到的办法:
只有早起,每天早起五分钟,还保持相同的节奏,就可以提早五分钟出门。早起十分钟,就提早十分钟出门。
你是早上起不来,又想早出门,这就矛盾了。早上起不来的原因是困。所以往前推,我们得要晚上早点睡。
影响你晚睡的原因是作业,以后如果作业真的多,我们也写到九点就停作业。妈妈也会帮忙和老师做好解释工作。(我们后来发现,该学校的作业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她喜欢把作业拖到后面才经常写到九点多。所以后来也一点点做思想工作,慢慢调整到前面完成了。)
02第二阶段 僵局出现破口
慢慢地,她们俩下来还是经常不高兴。但这时候欣欣的回答开始改变:“凭什么都说我,悦悦也发这么大脾气,你怎么不说?而且,我后来都没对她凶了。”
这确实也说到点子上了,悦悦一般被她姐这么一喊,反应比较大,属于那种脾气马上就起来了。所以我一方面让姐姐以后要再尽可能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气,另一方面也让妹妹控制一下脾气,“以后就改用语言和姐姐说,不要对我这么凶。”
欣欣一直搞不懂自己生气为什么会带来妹妹这么大的影响。她希望自己发脾气,妹妹不要受影响。我和她反复说,“你们有身高差,你站在妹妹面前高出一个头,身高是会有压力的。妹妹比你还小,居然还对妹妹有更高的要求是否合理?大的先做好再慢慢引导小的是不是还比较合理。比如妈妈希望你们情绪稳定,是不是也是自己先学,再让你爸爸也学。你爸如果对你发脾气理不够正,我肯定先说你爸,对不对?每次我说你爸的时候,我看你都挺认可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大的相对而言影响力大一些。上面没做好,要下面做好是很难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另外,刚好有一个脾气非常稳定的妹妹,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大家都这样想,那妹妹也可以想‘我怎么没有一个脾气非常好的姐姐’。我也可以想,‘我怎么没有脾气非常好的两个孩子’。大家就会进入相互不满足与抱怨的心态,家就不那么幸福了。”
03第三队段 逐渐平缓
她们不高兴的频率越来越低,刚开始的几天我因为惊讶,也表达了自己的开心。“以前老是看见你们不高兴,我都烦死了。现在这样开开心心地下来,我心情也好多了。”
有一天又开始了,两个人嘟着嘴出来。悦悦又开始她的告状:“我慢了一点,姐姐又说我。”我本能地让欣欣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气,但很明显她不开心。那天因为这个事件我变得有些烦躁。
后来分析原因:大概我是有些不耐烦了,这么小的一个事件,居然拖了这么久还留着。另外,如果事情还是这样,就说明我需要开启新的引导。但是要怎样引导,我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候,老公和我说了刚刚的过程,“欣欣出门的时候又有些着急了,喊着让悦悦去开门。但小的还真有些暴脾气,她马上就开始抱怨了。我看大的还行,马上就开始和她解释了。电梯里还在不停地说这事。大的就喊那么一句,我看也还行,有时候着急大声一点也是有的,也不能一下子让她改变这么彻底。”
这个信息给了我很多启发,原来事件和几个月前大不相同了。欣欣着急的状态已经相对平缓,并且还挺有觉知的,妹妹一抗议就马上反应过来了。而且态度也不错,马上就开始解释和道歉。
这时候要调整悦悦了,她应该是习惯性地要找妈妈。
下午放学以后,我和悦悦聊了早上的事件:“我听爸爸说,姐姐一着急,你一抗议,她就开始和你不停地沟通了。你还下来嘟着嘴,让我错误地以为姐姐发脾气还和以前一样,把你姐教育了一番。很明显,你姐因此并不开心。我回顾了一下你们的过程,她因为大声喊了一句,不仅和你道歉解释无效,还要被妈妈说,肯定不高兴。她不高兴,反过来就会把不高兴传递给你,所以早上姐姐看你的眼神就是很烦你的眼神。”
悦悦看着我,露出了略带不好意思的笑。我知道她听懂了,所以就继续,“你早上这样,对姐姐的要求也太苛刻了呢。而且,你们这样来找妈妈,我又要因为这个事件思考。以前是你抗议无效,所以是需要来找妈妈求助。现在不一样了,你一抗议就有效了。姐姐后来的解释也完全足够了,你就直接原谅她,不要再来找妈妈了,这样妈妈也能轻松些。凡事都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样我们的生活烦恼就少一些。”
欣欣在旁边听了很开心,她早上那个不开心的原因是这个,但是不能够表达得很清楚。如果她告诉我过程:“我只是喊了一句,后来就马上意识到和妹妹做了解释和道歉。”我就能听明白了。她后来晚上睡觉前,自己讲了这个逻辑。
悦悦听了也很开心,一直问我她们经历了哪几个时期。然后两个人就一人骑着自行车,一人跟在屁股后面小跑着先回家了。04后记
我教育孩子喜欢从根源上解决,不喜欢孩子是单纯地听指令。孩子应该由他们的意识来指挥他们的行为,而不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被迫执行。
这样教育的过程,看似缓慢,但结果是喜人的。
1.我不用担心叛逆期的问题,因为她们一直都是自己的主导者。并且有时候掏心窝的话也喜欢回来和我分享。
2.家里不存在那么多的控制与反控制,每个人都在找属于自己的节奏与状态,家越来越和谐。
3.孩子的逻辑越来越清晰,与这样的人相处本身也是舒适的。
4.孩子的生活逻辑清晰,学习逻辑也变得清晰。尤其是老大是经历过转变的,显化得还比较清楚。现在去开家长会,老师会说她思维清晰,理解能力还不错,那种感觉是放松多了。对比之前老师说的“她稀里糊涂的”,上课听不懂,那个叫乌云密布般地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