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
精而益求其精,备而益求其备。
【语出】清·王夫之《宋论·太宗》。
【意为】事情虽然已经做得很好,但还要好上加好;事物已经很完善,但还应力求更加完善。
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
【语出】宋·苏洵《明论》。
【意为】对力所能及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努力去做,就肯定能精通这一行。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语出】《萄子·劝学》。
【意为】射出一百支箭中有一箭不中,就不能称为好的射手;行千里路程只差半步没有达到终点,就不能称为善于赶车的人。
喻指对技术要精益求精。
精之又精,习与性成。
【语出】清·魏源《孙子集注序》。
【意为】只要精益求精,练出来的本领就像天生就有的一样。
专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语出】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意为】一心一意地去努力,坚硬的金属和顽石也会被钻开。
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意为]一身不能兼做两件事,所以聪明人总是选择一件事专心致志去做。
【语出】《荀子·解蔽》。
明生于一。
【语出】明·刘基《郁离子·省敌》。
【意为】对事物能认知是由于思想的专注。
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
【意为】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没有思想专注而力量达不到的事。
【语出】宋·欧阳修《苏子美论书》。
技能?
人之有伎,若己有之。
【语出】《尚书·泰誓》。
【意为】人掌握了技艺,就像自己身上所具有的。
积财干万,不如薄技在身。
【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意为】积存成干上万的财产,不如掌握一门简单的技艺。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语出】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意为】不一心钻研一门技术,就不能成为专门行家;不是专门行家,也就没有独特的才能。
技无大小,贵在能精。
【语出】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
【意为】技艺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能够精通。
卓越?
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语出】汉·刘彻《求贤诏》。
【意为】不同寻常的重大任务,必须是杰出人才才能胜任。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现。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意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处在世上,就像锥子装进口袋,锥子的尖会立即从袋子里钻出来。
苟有良田,何忧晚岁。
【语出】三国·魏·曹植《赠徐干》。
【意为]如有沃土良由,就不用拍心庄稼晚熟。喻指人只要有才干,不必担心没有作为。
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语出】宋·王安石《四皓》
【意为】珍珠即使被埋在泥沙里,它的光彩也不会昏暗。喻指杰出人才是埋没不了的。
严谨?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纪·暗腐王五十二年》。
【意为】大凡各种事情的成功在于严肃认真地对待,失败的原因则是漫不经心。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语出】《韩非子·喻老》。
【意为】慎重地对待容易之事以避免困难,谨慎地对待细微之事以避免大的祸患。
慎在于畏小。
【语出】《尉缭子》。
【意为】谨慎在于注意细小之处。
举大事必慎其始终。
【语出】《礼记·文王世子》。
【意为】做大事必须从始至终都要严谨。
执着?
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语出】《尚书·咸有一德》。
【意为】始终如一,天天有新进步。
为者常成,往者常至。
【语出】《晏子春秋·杂下》。
【意为]不间断地做一件事,必然获得成功;不停地朝前走,再远的目的地也能到达。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语出】汉·崔暖《座右铭》。
【意为】做事情如果能坚持不懈,久而久之,美名自然能四处传播。
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语出】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意为]千万次地冲洗、过滤虽然辛苦,但除尽沙石才能得到黄金。喻指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成果。
敬业?
君子思不出其位。
【语出】《论语·宪问》。
【意为】有道德的人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本职工作中。
为之须恒,不恒则不成。
【语出】清·冯班《钝吟杂录·将死之鸣》。
【意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否则就不会成功。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语出】《论语·颜渊》。
【意为】担当一定的职位要不知疲倦,执行任务要忠诚老实。
夙夜事勤肃,言行思悔尤。
【语出】唐·范质《诫儿侄八百字》。
【意为]从早到晚勤奋认真地工作,一言一行都谨慎从事,以防将来后悔。
热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出】《论语·雍也》。
【意为】知道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趣。
善御者,不忘其马。
【语出】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意为】好的马车夫不会忘记爱惜自己的马。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语出】《县子春秋·内篇杂下二十七》。
【意为】不断地实践就能经常获得成功,不停地行进就能到达目的地。
知,接也。
【语出】《墨子·新考定经上篇》。
【意为】了解,就是接触。
勤勉?
人一己百,虽柔必强。
【语出】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意为】别人练一次,自己练百次,即使是弱者也能变为强者。
勤之勤之,至道非弥。
【语出】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支遁》。
【意为】勤奋,再勤奋,就会离认识和掌握真理不远了。
骥一日干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语出】《荀子·修身》。
【意为】好马日行干里,劣马只要坚持不懈,十天也能赶上它。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语出】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张衡传》。
【意为】人生贵在勤奋,不进取就一无所获。
踏实?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语出】《荀子·修身》。
【意为】路虽然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虽小,但不认真去做就不能成功。
事贵成功,不必文辞。
【语出】汉·桓宽《盐铁论·论儒》。
【意为】做事情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干成功,而不是靠能说会道。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
【语出】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意为】凡大事都从小事做起,不做小事,大事也就不会成功。
速成不坚牢,亟走多颠踬。
【悬为】急于求成不会坚固牢实,跑得太快往往要跌倒。
【语出】唐·范质《诫儿侄八百字》。
学习?
天下之事,不进则退。
【语出】元·欧阳玄等《宋史·董槐传》。
【意为】天下的事物,不前进就会后退。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语出】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意为】凭借自己的聪明就不学习的人,必自我失败。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语出】《诗经·周颂·敬之》。
【意为】日有收获,月有进步,不断学习,就能达到光明的境界。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语出】《孟子·离娄下》。
【意为]有源头的泉水汹涌奔流,不分昼夜,注满低洼后又继续向前流去,汇入大海,喻指不断进步。
创新?
可则因,否则革。
【语出】汉·扬雄《法言·问道》。
【意为】过去的东西,合宜的便继承下来,不合宜的就革除。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语出】《韩非子·五蠢》。
【意为】时代变了,面临的问题就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措施也相应地要做出改变。
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故,用适于时。
【语出】《唐大诏令集·亲享朋堂制》。
【意为】时代已经变迁,不要墨守成规;要除旧创新,以适应新形势。
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语出】清·李渔《闲情偶寄》。
[意为]变化了就新鲜,不变化就会腐败,有变化就活泼,无变化就呆板,喻指变革才有生命力。
探索?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语出】《孟子·尽心上》。
【意为】要想得到就去探索,放弃就会失去。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语出】《荀子·大略》。
【惹为】善于学习的人能够穷尽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够探究其难处。
道因穷理悟,命以尽性知。
【语出】唐·吕温《同恭岁暮寄晋州李协律》。
【意为】真理要深入探究才能悟通,规律必须极尽心力才会知晓。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语出】唐·白居易《策林》。
【意为】谨慎地思索,努力地实践。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语出】《尚书·周官》。
【意为】建树功业必须有伟大的志向,创立业绩要靠不懈的努力。
志向?
笃志而体,君子也。
【语出】《荀子·修身》。
【意为】立志坚定而又扎实去干的人,才是真正有作为的人。
心欲小而志欲大。
【语出】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意为】思虑应该小心谨慎,志向应该远大宏伟。
立志贵专一。
【语出】明·王守仁《传习录》。
【意为】确立志向贵在专一。
担当?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语出】《易经·系辞下》。
【意为】君子要将才干贮藏于身,等待发挥的机会。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语出】《论语·泰伯》。
【意为】志士不可以不坚强而果断,因为重任在肩,征途遥远。
临危不惧,勇也。
【语出】唐·骆宾王《萤火赋序》。
【意为】碰到危难的事毫不畏惧,这叫勇敢。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语出】宋-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
【意为】遇事没有难易之分,关键在于敢作敢为。
众贤各任其职,则不待人人提耳而教矣。
【语出】宋·周敦颐《治第》。
【意为】有德行的众人,各自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不要等待提着耳朵叮嘱。
合作?
力不敌众,智不尽物。
【语出】《韩非子·八经》。
【意为】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敌不过众人,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天下胜,是故合力。
【语出】《商君书·画策》。
【意为】取胜于天下,是因为齐心合力。
干人同心,则得干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语出】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
【意为】干人同心就会有干人的力量,万人异心就会没有一个人有用。
表率?
知之日明哲,明哲实作则。
【语出】《尚书·说命上》。
【意为】通晓事理叫作明智,明智的人能以身作则。
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语出】汉·柜宽《盐铁论·贫富》。
【意为】善于管理别人的人,首先应该能够自我管理。
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语出】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意为】善于做事的人像乘船而高唱悲歌,一人唱就有千人附和。喻指以身作则得人心。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语出】南朝·宋·范哗《后汉书·第五伦传》。
【意为】用以身作则来教育他人,他人就会服从;只是口头上教育别人,就只能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