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在诗人眼里是灵魂之所在,故乡在我眼里却是一方乐土,是令我梦萦魂牵的地方。
坐在回故乡的公共汽车上,车窗外那灰黑的柏油路在无限延伸,路两旁的钻天杨在快速地往后退,路边的田野里,庄稼长得郁郁葱葱,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洁白的云彩宛若一朵朵的洁白的棉花团,恻头靠着车窗,故乡的一景一物便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犹记得夏天的夜晚,静谧而又充满神秘,深远而又显得旷达。我和小伙伴们便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捉着蟋蟀、萤火虫;大人们找来晒干的艾蒿茏着蚊烟,空气中氤氲着好闻的艾草香;老人们摇着昏黄的蒲扇,天南地北的聊着天。偶尔,远处会传来一两声犬吠。
最难忘的是暑假的清晨,我常会跟随着妈妈去小溪边洗衣。溪水清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清清的流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绵长而又动人的故事。一来到溪边,我就忍不住跳进清凉的溪水中,用脚奋力踏着溪水,任凭飞溅起的水花打在我高高挽起的裤管上,那感觉真的很爽。一会儿,全身湿透的我,就会被妈妈拎了回来,溪边洗衣的大婶们会哈哈地笑出声来。
每至雨过天晴之后,我们这一群“野孩子”就会拿上小桶、篮子去堵住那涓涓细流,晕头转向的鱼儿便成了我们的“战利品”。火红的夕阳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红了我们一张张红得像熟透了的苹果的笑脸。
秋末时节,爸爸会用麦秸混合泥土,再注入水,用力搅匀。再把和好的泥装到胶皮桶里,用手像贴饼子一样把泥呼到墙上,再用泥板子用力抹平。爸爸这是给土墙穿上一件保暖外衣,防止冷风在严冬钻进屋里。而我们这群顽皮的孩子,就会趁机用手取一些大泥,蹲在地上反复揉搓,做成碗状。双手按住,站起身来。再调整姿势,身子稍稍前倾,双手把泥碗儿举过头顶,使出全身力气,猛力一摔。摔不成功会发出闷闷的噗声;摔成功会发出啪的清脆声。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啪啪声,我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在没有电子产品的年代,我们照样玩得不亦乐乎。
如今,一座座漂亮的砖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屋子保温保暖,冬暖夏凉。再也不用那么费力地给房子穿保暖外衣了。家家户户都安上了方便的自来水。置身故乡的小菜园里,那绿油油的西红柿树上缀满了红红的像灯笼似的柿子,让人垂涎三尺。带着露珠的紫色的茄子,红彤彤的樱桃,绿油油的蘸酱菜,都是那么水灵,那么诱人。实在忍不住,摘下一只红彤彤的柿子,咬上一口,酸酸甜甜,特别爽口。我情不自禁地笑了,我在为故乡的发展而高兴。我很清楚这都是国家的富民政策实行的好。
返回家的路依然在无休止的延伸,路两旁的钻天杨依然在快速地往后退。我心中默默呼喊,美丽富饶的故乡,我为你骄傲!国富民强的祖国,我为你自豪!让我魂牵梦萦的故乡,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把你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