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狂欢节背后的买与卖

火爆的双十一

文|小米一号
今天凌晨0点,像往年的11月11日一样,老婆照样被设置好的闹铃叫醒,然后在早已经准备好的购物车中进行下单和秒杀。

今天上午刚起床,像往年的11月11日一样,照例看到了各大网站新闻播报某电商平台的战绩:2份05秒破百亿,比去年短了1分钟;1小时47份26秒破百亿,比去年快了7个多小时......

看着堆在柜子里去年双11扫的还未用完的物品,看着一些厂商不断地播报所创造和突破的营业额记录,我不禁在想在这一天的买与卖到底意味着什么?真的预示着市场的消费升级了吗?

抛开那些之前所谓的“加价再降价”的传闻,单从消费者这几天的心理变化和商家这几天所投放的活动来看,这双11购物狂欢节背后的买与卖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游戏而已。

从消费者来说,买的是一种有便宜不占有些可惜的心理,与其说是买的物品,不如说是买的一种占便宜的心理。平时买东西是根据需要的时机购买,现在买东西是根据打折幅度的时机来买,更有甚者是根据被优惠券砸的轻重程度来买,身边有一个朋友,本来不需要额外的笔记本电脑,却硬是被电子产品类的优惠券给生生“逼着”抢购了一台电脑。还有那些办公室大姐,被去年双11办公室小姐姐“花500元钱买了1000元东西”的战绩所震撼,硬是在今年的狂欢节用“1000元买了2000元的东西”,不仅感觉占了便宜,而且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而那些潜心研究活动玩法攻略、半夜起来熬夜撕拼的“剁手族”们,更是把故事变成了段子,成为“会省、会买”能力的素材。

对那些卖家来说,为了迎合一些平台电商的业绩数字,也无不全心配合着各种玩法,无论从预售规则、红包雨、还是从参加购物车金额的赛马机制从而得到主会场展示机会的活动来看,都是为了迎合甚至拉动消费者那种“物美价廉”的心理。所以才出现了有些商品只能在购物车里放着,只有11日零点才能享受优惠;才出现了双11当天下的订单不能取消只能等到第二天。为了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仪式感,几乎每个平台或者商家也都从10月底开始就早早开始进行筹划、预热和引流,甚至用上了迷一样的红包规则、返券规则、打折规则,堪称复杂和难解。有些消费者为了真正拿到免费的红包,甚者花上了好几天的时间进行研究,稍有不明白,不仅便宜没占上,而且买的价格比平时还贵,北京1039就报道过一个消费者在某平台上因为抢红包没占上便宜而投诉曝光的案例。

从营销角度来看,利用一些消费心理,适当进行一些营销活动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此大规模进行造节、造势和追求营业数据突破的活动,显然已经超出了营销本身的内涵,现在又打出一张“新零售”给实体商业带来巨大机遇,中国已经消费升级的大牌,无不让人深思让这场狂欢背后买与卖的真实含义。

通过这场双11的节日,有多少消费者真的占到了便宜,享受到了“新零售”带来的实惠和消费升级?有多少比例的商家真正通过这场活动从而实现了经营的突破和营业额的稳步增长?这个估计只有每个个体才能知道。但是唯一能够确定的是那些平台电商们的商机价值的确提升了,用一些新闻报道的话语来说,这一天不断创造的奇迹,让多元化的商业场景和所形成的数据资产确实增加了。

挺怀念以前的“双11”,因为那个“占便宜”确实实惠也很方便;挺迷茫现在的“双11”,因为这个时候“占便宜”复杂也很纠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这些东西记录一些往事而已。希望给自己活完的上辈子留点有价值的回忆,在老的时候可以翻来看看。 一个...
    牛首山大王阅读 168评论 0 0
  • 爱没想象中那么伟大。 无非就是互相了解。又互有好感。 有不断想去了解的好奇心。 以及有持久稳定的好感。
    这里的不是我阅读 196评论 0 0
  • 六米多宽的土路,平常沙土飞扬起的机会并不多。 这虽是村里的主干道了,可间隔着的坑坑洼洼,被父辈们填埋了许多次。村长...
    雏世阅读 213评论 0 0
  • 双休闲来无事忙, 战友相邀省府旁。 先叙地方新岁月, 再忆部队旧时光。 佳酿慢饮恐日短, 轻车急行嫌路长。 宴散不...
    雕虫小吏阅读 356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