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帝王或领导者最大的德是什么?是明察秋毫。因为明察可以洞悉奸诈,任何邪恶就都无法将其蒙蔽。那么中国历史上哪位帝王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呢?
唐朝文学家、政治家李德裕认为,就明朝秋毫这一点而言,周成王、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不如汉昭帝。李德裕之所以这么说,是有理由的。
公元前80年,上官桀、上官安伙同盖长公主、桑弘羊等,命人向汉昭帝上书,陷害霍光。
这份以汉昭帝兄长燕王刘旦名义的上书称,霍光出外校阅郎官及羽林军时,就仿佛皇上出巡一般,命人清道,驱赶行人,派太官为其预先安排饮食。
又称,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二十年而不肯投降,回朝后只不过给了个典属国的官职;而大将军霍光的长史杨敞并无功劳,却被任命为搜粟都尉;另外,霍光还擅自增选大将军府的校尉。
最后,上书以燕王刘旦的口吻说:“霍光独揽大权,为所欲为,是否会做出不利于朝廷的非常之举,令人怀疑。因此,我愿意交还燕王的印玺,进入宫廷,侍卫在皇上左右,监督奸臣的行动,以防有变。”
简单说,这份奏章主要是控告霍光犯有大权独揽、任人唯亲以及稽越等罪行。
上官桀等人之所以命人假借燕王刘旦的名义向汉昭帝上书控告霍光,是因为他们打算从朝廷中交给有关官员去查办,再由桑弘羊与各大臣一起逮捕霍光,撤销其职,这样做就更加光明正大、名正言顺。
但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的是,伪燕王奏书上奏后,汉昭帝却扣留不发。
第二天早晨,霍光入朝,听说此事后,停在画室中不敢贸然进殿。汉昭帝问大将军霍光在什么地方,上官桀回答说,因为燕王控告大将军的罪行,所以他不敢进殿。汉昭帝下诏召霍光进来。
霍光进殿后,脱下官帽,叩头请罪。汉昭帝让霍光把帽子戴好,然后说道:“朕知道这道奏章是假的,大将军并没有罪。”
奏章是假的?你怎么知道?你怎么看出来的?大殿之下,一众文武群臣都十分诧异,满脑子里都是大大的问号。
汉昭帝于是接着说道:“大将军去广明校阅郎官,是最近的事,选调校尉以来,也还不到十天,燕王怎么能知道这些事呢!况且大将军如要谋反,也用不着选调校尉。”
哦哦……原来如此!群臣们恍然大悟,对汉昭帝的明察秋毫佩服得五体投地。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汉昭帝此时年仅十四岁,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初中都还没毕业呢。但他却能如此有主见,明察秋毫,确实很不容易。
唐朝文学家、政治家李德裕评价说,君主最大的德,莫过于明察秋毫,明察可以洞悉奸诈,那么任何邪恶就都无法将其蒙蔽,汉昭帝就是这样。就这一点而言,周成王、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不如汉昭帝。
周成王曾因听信管叔、蔡叔的流言,致使周公进退两难。汉高祖曾因听说陈平离魏叛楚,便想对陈平弃之不用。汉文帝也曾误认为季布爱发酒疯,难作天子近臣,便将其放回地方作郡太守;又因怀疑贾谊专擅权柄,可能造成混乱,疏远了他。汉景帝则因误信袁盎之言,杀了晁错。
所以,相比于周成王、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昭帝的明察秋毫,似乎确实更胜一筹。假如汉昭帝只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庸主,霍光当时恐怕就该人头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