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多么美好地年纪,应该对生活憧憬无数,对工作干劲十足,对未来无限畅想。
在24岁硕士毕业的年纪,五月草率选择了一份工作,或者说,那才是和实力相当的工作吧。但当时,她不觉着那是草率,怀揣无限憧憬和十足干劲地挥别校园,打算开拓她事业上地新天地。
五月对工作的要求很简单,不用出入高耸入云的豪华大楼,不求身边的人多么的精致得体。只希望他们能够对生活信心满满,对工作干劲十足。或者说,她只希望他们,可以给自己一个示范,一个生活可以这样的幸福、充满希望的示范。五月只憧憬着如果她可以好好的努力、奋斗,生活终不负她。
入职之后,五月很快意识到工作环境和氛围和想象地差别很远、很远。对于一个不是十分规范的公司来说,刚成立分部和初创的小公司没有多大差别,因此身边的同事都是各个地方跳槽过来的,五月眼看着他们从最一开始的挥斥方遒到向组织妥协到谈论股票打酱油度日。浑然没有了大家初相识时那份干劲。最初他们教给五月的是每个人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到后来他们的工作变得很混乱,是客观意义上的混乱,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领导会给安排什么活。那些高工有的被迫放弃了自己本行,有的被迫转岗。虽然他们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在工作场合什么抱怨也没说,但是,五月看的出来,他们眼中的光,一天天的暗淡了。到最后,他们最喜欢谈论如何把每个月4次迟到30分钟不扣工钱的福利用掉,谈论如何买卖股票,谈论怎么买卖不动产,谈论子女教育……他们在工作场所什么都谈论,唯独不谈论工作。
五月很慌张。
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却也好似结束。她可以预见自己2年、3年之后的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做着一份温水煮青蛙的工作,被时间和环境慢慢的磨平心性,一点一点的安于这种状态,然后加入他们当中。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五月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她焦虑的不行,入职还不到一年,她却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应该要跳槽了。这个年头产生的时候,她随即将它掐灭。需要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多,不能这么草率的走了!什么都不会,不可以这样草率的走。
五月在工作之余开始关注招聘网站,看看自己当前从事的方向跳槽的可能性有哪些。关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彻底奔溃,技术栈太窄,她没有太多的出路。或者说,没有太多她能够接受的出路。
不到一年,仅此而已。她就已经身陷囹圄了嘛?
精神上的奔溃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生活、工作都没办法打起精神。那个她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刻毁掉了她对未来所有的憧憬。
对生活没有希望、没有期待。每天需要去上班,因为不想被辞退,每天还是会去看书,因为保留的习惯。只是,心中空荡荡的,不知道明天要做什么,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这种状态终于让身边的人看不下去了,她们说,五月,去找一个人谈一场好的恋爱吧,因为生活不只是只有工作啊。
是啊,25岁的年纪,还没有好好爱过一个人。也许,真像他们说的,她是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了工作上,工作却没有给她足够多的回应,因此把自己逼入了绝路?
五月也没别的事情可做,大家都催的急,那便试试吧。她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别人闲聊,但是,她总是最早结束话题的那一个,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因为她不想再继续。因为心中郁结的负能量太多,她不想给别人传递太多,最关键的是,她连自己都没办法照顾好,实在没有心情投入一段感情。
路走绝了还有悬崖可以尝试尝试。要么重生,要么遍体鳞伤。
她决定转行。
她不清楚自己有多少时间可以来准备,身边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人。只是,先准备着吧。从确定转行的方向,到慢慢学习。一天天的很焦虑,也很踏实。
工作还在一如既往的继续,学习也在按部就班的开始。自从师傅转岗之后,五月完全接手了这位高工的工作,开各种会议,参与一个完整版本发布的方方面面。认识的东西比以前也更加深刻。只是,当排出来两个季度的工作计划的时候,五月彻底奔溃在当场。未来6个月的排版计划,几乎没有五月甚至是五月所在部门的任何事宜,甚至说,未来6个月的版本以维稳为主。所有部门几乎都没有开发任务。
她已经赋闲了2个月,所以才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浮想联翩。未来,她还要赋闲六个月嘛?花6个月的时间维护自己2个月的工作……五月不敢想象。
是时候了。
五月自订的第一阶段学习计划也进行到了尾声。走吧,毕竟转行要趁早。
面试的过程很惨烈。被打击的体无完肤,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五月了解到自己只是空有一腔学习热情,没有半点职业眼光。她其实不是很清楚未来的职业规划需要怎么去做。也许还会迷茫很长一段时间。
只是,时机在这里,必须要离开。因为这种煎熬,这种折磨,比毕业一年开始赋闲可怕了100倍,整个人的心态奔溃掉了之后,对一个人的摧毁是摧枯拉朽式的。
五月知道奔溃的背后原因不仅仅是工作,她迫切需要换一个新的环境重新建立对未来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
25岁这一年,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