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小开始学习的我们似乎已经养成了习惯,但为什么学习?小时候为了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长大后为了工作:公考、职称考······似乎我们从来不做没有目标的学习,这是学习的意义么?如果问自己:放下了所有的目的,你还愿意学习么?想学什么?这才是心里的话吧!
克氏《生命之书》第二个篇章里思考的是学习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全神贯注地看
我们的耳朵塞满了已知的事物,所以很难再听见什么了。只有把全部的生命投注在某个事物上,你才能了解它,但如果学习是被迫的,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成了一种知识的累积。
学习如同阅读小说一样,必须全神贯注地读,才能了解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结构。
学习需要一颗安静的心
你得靠自己才能发现新的事物,因此刚上路时必须放下一切的累赘,尤其是知识。你总是把知识当成一种追求安全感的工具,想确保自己的经验能够跟佛陀和基督一样,可是一个不断借由知识来保护自己的人,很显然并不是真正的求道者。
若想发现真相是什么,就不能追随任何途径。我们最大的困难是头脑的活动已经变得过于重要,它不断地阻碍我们看到崭新的事物,使我们无法看见于已知同时发生的另一个东西。因此,知识便是求道者的障碍,它使得我们无法体悟那个在时间之外的东西。
学习不是一种经验
学习对大部分人而言意味着外在知识的累积:文本知识、技术、工艺或语文能力,另外还有一种心理上的学习方式——透过以往的经验去学习。这两种方式没有明显的界限,是重叠的。我们的心往往学会了某些事,然后就以这样的记忆来面对人生的挑战。心总是按照旧有的记忆来诠释眼前的人生或新的挑战,但这样的方式就是真的在学习吗?学习不就是去学一个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吗?如果只是在已知的记忆中添加一些新的东西,那就不是真的在学习了。
何时才能学习
探索和学习是心智本有的作用,这里说的学习并不是透过记忆去累积知识,而是有能力地思考,神志清明而不带任何幻觉,只看事实而不从信念或理想来看事情。
学习指的是渴望去理解以及因喜爱而去做某件事。只有在不强迫的情况下才能真的有所学习。
大部分人认为学习必须借由比较才能产生作用,其实真相刚好相反,比较只会造成挫折感,助长忌妒之心,从而阻碍真正的学习。
学习不是一种累积
学习和累积是两回事。学习是不断地在进行的一种觉察的活动,而不是从累积的事物中采取行动。我们总是从知识、学会的技术、过往的经验和传统或自己的偏好来采取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学习不是一种累积,你不能把学习这件事变成一个囤积知识的仓库,然后从这些库存中采取行动;你只能一边生活一边学,因此没有一刻是倒退的或退化的。
学习是没有历史的
认识自己和累积对自己的认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个不断在累积知识的心是学不到什么的,它只能累积一些信息和经验,然后基于这个背景去学一些东西,它从未真的领会什么。
学习只可能在眼前这一刻进行,它是没有历史的。如果你说“我已经学会了!”的话,那么你所学到的东西就变成了知识,你可以把累积下来的知识诠释成概念,但进一步的学习就停止了。
只有一颗不累积而永远在学习的心,才能了解这个所谓的“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