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条件刺激(声音频率)和非条件刺激(电击)来观察动物(小鼠)的情景记忆和恐惧记忆的消退与重建。但实验当中还通过改变了context环境来观察context条件对恐惧记忆的重建的影响,并且发现context的改变有着很强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实验程序:
先经过前测找到最佳的电击刺激强度与时间的组合。
首先使得小鼠建立恐惧记忆——小鼠放入方形笼中,给予其30s由最佳背景铃声作为条件刺激,之后给予非条件刺激(电击)。观察小鼠有无木僵反应(*实验以木僵的时间和次数来量化小鼠的恐惧,如果在2s内小鼠不移动则视作出现木僵反应)
再之后,对小鼠进行恐惧记忆的消除:再给予条件刺激之后,不再给予非条件刺激,直到使得小鼠不再出现木僵反应,代表恐惧记忆消除。
*消除记忆的时候控制了context变量——实验将试验用小鼠均分为2组,刚开始形成恐惧记忆时2组都处于相同的环境当中(特制的箱内),而在消除恐惧记忆部分,其中一组小组的context会改变(如下图,箱子形状会由方形变为圆形)
最后会对小鼠进行恐惧记忆的重建:在条件刺激后重新给予非条件刺激,观察重建后木僵反应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变化。
实验结果
*图为联合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之后,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小鼠的木僵次数与持续时间的结果图。可以看到随着次数增加(3次以后),小鼠的恐惧记忆逐步巩固。
但是其实验中还可以观察到context条件对小鼠恐惧记忆消除的反馈作用,如下图。
*上图为改变环境(context条件改变)的恐惧消除结果图,下图为保持环境(context条件不变)的恐惧消除结果图。
可以明显地发现,context的改变对小鼠的恐惧消除有着极强地正向调节作用,当改变context之后,小鼠的木僵时间和次数都大幅度地下降了。context条件(至少是场景条件)可能是恐惧记忆由内部和外部感觉输入结合的复杂线索,通过改变context条件,能够更好地消除恐惧记忆——后续在小鼠上的研究也有发现,不仅仅是恐惧记忆,其他类型记忆(包括动作记忆)也有类似现象。
个人的思考:虽然的确context条件可能是连结记忆与外部信息的关键因素,但实验所检测的指标过于外显,无法体现内在的神经机制;并且实验也只能看出context条件的改变能够快速遗忘恐惧记忆,并未涉及到记忆“形成”过程中的交互作用,二者的“绑定”关系也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