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北、华东、东北多地因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危急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抗洪一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鲜红党旗在风雨中飘扬,筑起“红色堤坝”,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高扬党员干部“先锋旗”,展现逆行而上的无畏气概。洪水滔滔,肆虐成灾,却冲不垮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险情如山,危难重重,更彰显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在灾害面前,党员干部始终是冲锋在前的“先锋旗”,以无畏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以“汛”为令,闻“灾”而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艰险越向前,党员干部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他们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在危急关头展现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这种逆行而上的担当,不仅是对初心的坚守,更是对使命的践行,成为风雨中最坚实的力量。在抗洪救灾的战场上,党员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用坚守与拼搏书写对人民的忠诚。他们的无畏气概,正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旗帜,激励着广大群众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凝聚组织力量“强磁场”,构筑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一个支部就是一座灯塔,在黑暗中指引方向;一名党员就是一颗火种,在寒夜里温暖人心。面对汛情,各级党组织迅速激活“红色引擎”,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抗洪救灾的强大动能。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党员责任区”,划分防汛网格,明确任务分工,确保责任到人;组建“党员突击队”,针对管涌、塌方等险情开展专项攻坚;设立“党员服务岗”,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等贴心服务。通过构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让党旗始终飘扬在抗洪抢险最前沿。基层党组织的有力组织,让抗洪救灾工作有了“主心骨”,也让受灾群众吃下“定心丸”。基层党组织不仅是抗洪抢险的“指挥部”,更是群众信赖的“避风港”。许多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临时安置点,党员干部化身“后勤保障员”,为受灾群众提供热饭、热水、药品和心理疏导。党旗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党组织在哪里,安全就在哪里。这种强大的组织力,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底气所在。
弘扬抗洪精神“主旋律”,奏响守护家园的奋进乐章。防汛救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考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也检验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在这场战斗中,无数党员干部用忠诚和奉献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也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这种精神,是“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自觉行动,老党员主动请缨守大堤,年轻党员奋勇争先堵漏洞,用肩膀扛起沙袋,用双手疏通河道;这种精神,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志愿者、解放军、消防员与党员干部并肩作战,共同守护家园;这种精神,更是“科学施救、精准防控”的智慧担当,运用无人机巡查、大数据预警等科技手段,提升防汛救灾的科学化水平。广大党员要持续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在灾后重建中当好“施工队长”,统筹推进房屋修缮、道路抢通、卫生防疫等工作;当好“政策宣传员”,及时解读补助政策,消除群众疑虑;当好“情绪疏导员”,帮助受灾群众重拾信心,重建美好家园。
风雨中锤炼初心本色,危难时勇担使命重任。在抗洪抢险的前线,党员干部们用沾满泥水的双手、浸透汗水的脊梁,生动诠释着党旗飘扬的方向,就是群众安心的地方;党徽闪耀的光芒,就是战胜险情的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持续筑牢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壁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力量,让党旗始终在激流险滩中迎风招展,让“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庄严承诺,化作抗洪救灾中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