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北宋有位诗人叫林和靖,经史百家,无不通晓,但一早悟出了自己不适合做官,便在西湖孤山北边盖了间茅草房,相地栽花,随时栽树,不过三四年,孤山就被他弄成了5A级景区。
这位景区持有人特别喜欢梅花,梅花中又最喜白梅,因为觉得白梅的缟素襟怀,冷香滋味很符和自己的性情,越喜欢越种,越种越喜欢,日增月累,恰好种了360棵。林诗人喜滋滋啊!觉得这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就想“那就让梅子来决定我一天的生活费吧。“ 于是他在每棵树上挂个小瓶,这棵树的梅子卖了多少钱,他就投多少钱在瓶中,每天随取一瓶当家用,多了就吃香喝辣,少了就白粥馒头,乐在其中。
这种纵情山水,顺应天时的日子简直太符合他的人设了,梅花开时,他就在家吟诗饮酒,梅花落了,他就闲放小舟,遨游湖山,一去好几天。但5A级景区不能荒着啊,于是林散仙买了两只鹤驯养,饿了会叫,人来会迎,放出去还会自己飞出来,散仙大喜,自此多了两鹤儿子。这两儿子还有个作用,就是可移动信号灯,林鹤爹仙名在外,自有慕名者远道而来,为了不让人家扑空,鹤爹嘱咐书童,放一只白鹤摩于空中,这样他见了,就知道有客人来,自然就会划着小船唱着歌回家了,想一想挺美,后来还给这放鹤的亭子取了个雅号:“放鹤亭”。
(这亭子是后来有人给建的,林二鹤穷,建不起[捂脸])
不过需“放鹤”的客人多,来看花的客人更多!有人就为林白梅鸣不平了:此地是你家,此梅是你花,随便给人看,你是不是傻!(此公庐也。公之梅,公所赏也,虽不折毁,何轻令人窃其香色?)林白梅笑答:此地是我家,此梅是我花,春色偷不走,看看也没啥。(窃固不该相容,却喜香色未曾窃去,故乐得做一畅汉耳。)于是门上书十六字:
休教折损,尽许人看。
不迎不送,恕我痴顽。
有人心疼就有人杠,林悠哉奉行“饿了我就吃花瓣,娶个老婆太麻烦”的原则,终生未娶,除了禽类,也没有灵长类的子嗣。但他没有不代表他哥没有啊,弟弟是本大神级的百科全书,哥哥当然就让他当家教,于是林叔叔教侄子,一教就让侄子中了个进士甲科,这时候杠精就出来了:哎哟哟,你不是淡薄名利的散仙吗,怎么还把侄子教进官场了,你这是要脸还是不要脸?林叔叔可就淡然了:人嘛,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最重要,我喜欢山水,就盖个茅草房,侄子喜欢官场,就登个高庙堂,没毛病!林淡然的这潇洒劲儿可就让更多人稀罕了,范仲淹就寄了首诗给他:
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钟下钓台?
犹笑白云多自在,等闲为雨出山来。
这位迷弟的诗总结起来一句话:瞧瞧我粉的爱豆(偶像),棒!
林爱豆粉丝众多,可是他的周边(诗作)不好收,诗人都想留诗传世,可这位呢,写了就扔,粉丝们心疼啊:能不能长点心,能不能不乱扔?!爱豆才不管呢:我看到好山好水,情不能自已,聊托诗来抒发,本来也不能算是我的人为操作,再说了,我哪儿人少去哪,巴不得大家都找不着我,如果想着以诗传名,那岂不是要改名叫林矛盾?于是照样写写扔,幸好这位林任性的诗作实在太好,所以隔了千余年,我们也都知道: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天生英才也迟暮,晚年,林英才在住房旁自己建了座墓,欲归老孤山。大限之前,轻抚双鹤道“我欲别去,南山之南,北山之北,任汝往还可也。”又对满林梅树道“三十年来,享尔之清供已足矣。从此听尔之舒放枯荣可也。”一时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三岁。
月中去孤山拍梅花,并不知道这位高士的故事,但也觉得景致雅然,是闹市中的一处仙境。那天下着雨,游人极少,有种世上山水皆在我眼中的畅快,现在想想,仿佛重叠至千余年前。
如今孤山已不全是白梅了,红梅,粉梅,樱花,山茶层叠铺开;白鹤也没了踪迹,只有两只引颈鹤像,仿佛在等着主人的归来。“梅妻鹤子”林和靖,长眠于孤山之上,梅林归鹤,也成了西湖十八景之一。
虽然梅非昔日树,鹤是此时亭,但千古山水在,菁华护窅冥。
几张照片,纪念这位误入凡尘的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