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米馬雜貨買過一把餐勺,不銹鋼質地,整體線條簡潔、流暢,前端的造型與普通勺子不太一樣,橫向裡更寬些,手柄不是一味直的,有著一定的彎曲弧線。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擊中”了,愛不釋手,放在單位裡,中午吃飯用。
真正美麗的東西首先是滿足實用的,用這樣的勺子吃飯,平白地增添了儀式感,心裡會有說不出的感動。一開始我沒有在意餐勺的設計師是誰,只知道是一個日本人設計的。這幾天吃飯時感受著勺子,突然就想知道這麼好的餐具到底是誰設計的。
查詢了訂單,記住了一個名字:“柳宗理”。柳宗理(1915年6月29日~2011年12月25日),日本現代工業設計大師,實現了東方傳統手工藝與西方現代主義思維的優美交融。在他看來,民間工藝是可以讓人們從中汲取美的源泉,促使人們反思現代化的真正意義。
之後就上了淘寶,“瘋狂”地查詢柳宗理設計的廚房用具。看著一幀幀精美的圖片,欣賞著那些簡潔、優美的勺子、叉子、鍋子、鏟子,感覺到心靈都得到了撫慰。心想著,如果能夠用那樣的鍋、鏟燒菜,我是不是願意24小時都呆在廚房裡。
可惜現在家裡是公公、婆婆主勺,他們是無法接受使用如此昂貴的炊具的。那該如何讓自己能夠多一點機會體驗大師的設計呢?研究了很久,最終下單訂購了兩把咖啡勺和兩把水果叉,單位和家裡兼顧。
就像廣告裡所說的那樣,“用即是美”,“手知道答案”,“因為它愛上美食”,我發現,我竟然因為美物而嚮往著自己烹制美食,當然,前提是用柳家的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