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语气里藏着父母的影子

育儿圈里一个普遍共识: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最近常常被娃怼得哑口无言,才突然惊觉一直以来自己的说话方式有多不恰当,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而言真的太重要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场景一:(商场人多太吵没听清)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娃:你是不是聋啊?这都听不清。

场景二:(晚餐照烧鸡腿夹生没办法吃)哎。。。今天也不知道咋搞的咋就没煎熟呢?→娃:你到底会不会做饭吖?啊?啊?鸡肉都煎不熟?

回想自己平时的说话方式,突然发现家里成员的习惯性表达方式皆是如此,所以这样的话才会从娃的嘴里脱口而出。


因为讨厌重复,所以挂在嘴边的话:说多少遍了?长没长记性吖?脑子丢了吧?因为没有耐心,所以常常会说:磨磨蹭蹭的,跟个乌龟似的。因为想留更多的时间给自己(但其实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时间干嘛)所以不允许孩子说不,不允许孩子以哭闹的形式表达:哭什么哭,一天到晚就知道哭,烦死了。类似的表达还有:懒/笨得跟头猪似的;眼睛长哪儿了?用来喘气的吗?

现在想来那些话语都是抱怨,于解决事情没有任何助益,纯粹的情绪发泄。那些行为完全没有看见孩子,而是把孩子当成了包袱,希望快点摆脱,完全背离了正面管教的原则。又怎么能希望孩子变得温暖平和?

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那些话语的意思,听到的信息是对自己行为的否定。更糟糕的是他们听去了,且全都潜移默化刻在了脑海中并在交流中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于是在某一天会惊觉孩子是怎么变得如此尖锐。

孩子的行为能够照见父母,面对让人头疼的熊孩子,请先检视自己。自己是个刺儿头,就别指望孩子好好说话;自己是个暴脾气,就别指望孩子温和;只有看见这些问题并做出改变,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亲子关系才能良性循环。想看到孩子的变化,父母首先要做出改变,只有不断学习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影响孩子,改变孩子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一段诗语告别 文/与你相识 拿出拜伦或雪莱 不,还是要留下李白 哪怕不在同一时空 还是要欣赏他们的存在 马雅可夫...
    与你相识_40fa阅读 442评论 3 14
  • 小时候的我和家门口的若干狗狗成天打成一片,互送彼此回家相约明天见的戏码时常出现。孩子和小动物从来都是天生一对。后来...
    素食丸子Fiona阅读 330评论 2 4
  • 有一种花生名曰“小日本花生” 此名甚妙 既可让媚日族慷慨解囊 也能供民族党茶余饭后 静安先生语,“著一小字,则境界...
    庇寒阅读 396评论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