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第八讲 - 排序(下)

本讲内容

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

两种排序算法都是使用分治思想
分治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处理思想,递归是一种编程技巧

归并排序

原理

如果要排序一个数组,我们先把数组从中间分成前后两部分,然后对前后两部分分别排序,再将排好序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这样整个数组就都有序了。

归并排序图解

代码实现

采用分治思想的算法一般通过递归实现
复习:递归怎么写?
1、分析推导出递推公式
2、找到递归终止条件
3、把递推公式翻译成代码

递推公式:
merge_sort(p…r) = merge(merge_sort(p…q), merge_sort(q+1…r))

终止条件:
p >= r 不用再继续分解

TODO:merge_sort()函数实现

算法分析

  • 空间复杂度:O(n)
    尽管每次合并操作都需要申请额外的内存空间,但在合并完成之后,临时开辟的内存空间就被释放掉了。在任意时刻,CPU 只会有一个函数在执行,也就只会有一个临时的内存空间在使用。临时内存空间最大也不会超过 n 个数据的大小,所以空间复杂度是 O(n)。
  • 时间复杂度:O(nlgn)
  • 稳定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

原理

如果要排序数组中下标从 p 到 r 之间的一组数据,我们选择 p 到 r 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据作为 pivot(分区点)。我们遍历 p 到 r 之间的数据,将小于 pivot 的放到左边,将大于 pivot 的放到右边,将 pivot 放到中间。经过这一步骤之后,数组 p 到 r 之间的数据就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前面 p 到 q-1 之间都是小于 pivot 的,中间是 pivot,后面的 q+1 到 r 之间是大于 pivot 的。
根据分治、递归的处理思想,我们可以用递归排序下标从 p 到 q-1 之间的数据和下标从 q+1 到 r 之间的数据,直到区间缩小为 1,就说明所有的数据都有序了。

代码实现

递推公式:
quick_sort(p…r) = quick_sort(p…q-1) + quick_sort(q+1… r)

终止条件:
p >= r

TODO: quick_sort()函数实现

// 快速排序,A是数组,n表示数组的大小
quick_sort(A, n) { 
quick_sort_c(A, 0, n-1)
}

// 快速排序递归函数,p,r为下标
quick_sort_c(A, p, r) {
if p >= r then 
return q = partition(A, p, r) // 获取分区点 
quick_sort_c(A, p, q-1) 
quick_sort_c(A, q+1, r)
}

算法分析

  • 原地排序算法
  • 不稳定排序算法
  • 最好时间复杂度O(nlgn),平均 O(nlgn),最坏O(n2)

对比

归并和快排对比

归并排序的处理过程是由下到上的,先处理子问题,然后再合并。而快排正好相反,它的处理过程是由上到下的,先分区,然后再处理子问题。
归并排序虽然稳定,但额外占用内存空间较大,在空间复杂度上快排更有优势,一般快排使用的多.

思考:使用快排在O(n)内找出无序数组的第K大元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