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别慌!4 大中医证型帮你找准根源,调理不盲目

产后发热是产妇产后常见问题,中医认为其多与产后“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相关,下面将从4个证型来分析调理:

1.感染邪毒证

症状:产后高热不退,体温可达 39℃以上,小腹疼痛剧烈,拒按,恶露量多或量少,色紫暗如败酱,有臭味;伴随寒战,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尿少色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洪数或滑数。此型病情较重,多属产褥感染。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常用中成药:

银翘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适用于感染邪毒初期,热毒尚浅,伴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表证者。

2.外感风寒证

症状:产后恶寒发热,头痛身痛,伴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解表,和营退热。

常用中成药:

风寒感冒颗粒,桑姜感冒片:具有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产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

3.血瘀证

症状: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伴随口干不欲饮,心烦易怒;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营退热。

常用中成药:

生化丸,血府逐瘀丸:具有养血祛瘀的功效,是产后血瘀证的常用药,适用于血瘀所致的产后寒热、恶露不行或不畅、小腹冷痛等症。

4.血虚证

症状:产后低热不退,午后为甚,体温一般在 37.5℃-38℃之间,恶露量少,色淡质稀;伴随面色㿠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手足麻木;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血益气,和营退热。

常用中成药:

参鹿膏,人参养荣丸:能益气养血,适用于血虚兼气虚所致的产后低热、面色苍白、心悸乏力、头晕眼花等症。

其他调理方法

1.饮食调理

a.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流质饮食。推荐绿豆汤、藕汁、金银花露、西瓜汁(适量)。

b.外感风寒证:辛温解表、补充水分。推荐葱白生姜红糖水、紫苏粥。喝热粥后可加盖衣被,微微出汗以驱散风寒。

c.血瘀证:活血化瘀。推荐山楂红糖水、益母草煮鸡蛋、桃仁粥(量不宜大)。

d.血虚证:益气养血、滋阴退热。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适量)、乌鸡汤、桂圆红枣粥、阿胶蒸蛋。

2.中医理疗

a.针灸推拿:选取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有助于清热解表、调和气血。

b.艾灸:产后发热属于血虚证者,可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有助于温阳散寒、健脾益气。

c.穴位按摩:通用保健按揉足三里、三阴交。外感风寒按揉风池穴、合谷穴。血瘀腹痛轻轻按揉血海、三阴交穴。

d.刮痧/拔罐: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证,可在背部膀胱经刮痧以散寒解表。

3.生活方式调理

a.作息:产后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血虚证和感染邪毒证以静养为主。

b.起居环境: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风,温度适宜。衣着宽松透气,汗湿后立即更换。

c.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可通过听轻音乐、与家人沟通、适当放松等方式调节情绪。

d.卫生:注意观察恶露的量、色、质、气味,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如果产后发热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常用300多种中成药使用说明,建议收藏慢慢查看。 解表剂: 辛温解表 桂枝合剂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感冒风寒表虚证...
    郁茹阅读 12,801评论 0 7
  • 1、首先是外感发热,风寒的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夹点湿的九味羌活,有点阳明经证的柴葛解肌,有汗的桂枝汤。风热的用银翘...
    情真之林静阅读 4,334评论 0 0
  •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基本病机:产后胞脉空虚,虚阳外...
    6dcbf1140373阅读 3,085评论 0 3
  • 一、感冒(各种小毛病):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症。 证机:卫表失和。 1、阳虚感冒:四肢不...
    红成阅读 6,195评论 0 1
  •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
    朝圣lllll阅读 4,429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