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星期二教研室刘老师带领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识字3.《“贝”的故事》。今天在雁一小试讲,文中泡泡说“你还知道哪些汉字的故事。”对学生来讲自是困难的。还好有课文这个例子,根据这个例子,查了《说文解字》。突发奇想自己试着编故事。
课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贝”的故事
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肉”与“月”的故事
生活中有很多汉字带有“月”旁。你们知道吗?绝大多数“月”旁是肉的意思。
其实,肉和月亮毫不相干,在汉字发明以前,人们用图表示事物。在新月当中加上一点,代表月亮,后来演变成现在的月字。一大块肉表示“肉”,很像现在的月字。天长日久月字部和肉字部只好混在一起了。
现在月字旁,97%以上是肉字的意思。打开现在的字典,看一下月字旁的字,极少和月亮有关系的。在近300个字中,和月亮相关的只有朔、朗、朝、期等几字。其他都与肉相关。
例如:
朝、期、明、朗、阴、胡;
腿、脚、胳、膊,肝、胆、肚、肠、肺、脸、脖,腰、肥、腹、胖;背、骨、肩、胃,有、肯、育、青。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