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诘

        今天又听了一遍《山居秋暝》的课。以前自己上课时,会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隐者物我两忘的诗情画意,是王维归隐山林的惬意闲适,但这次把玩我却觉出诗中的些许禅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还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多美的意境呀!有皎洁的月光将整个松林浸泡在氤氲的空气中,有清澈的泉水从长满苔藓的石头上缓缓漫溯。人在这样的美景中只消闭上双眼,无消其他。我想整日的与山中的明月青松为伴,清泉乱石为友的王摩诘应该已经像山石松月一样,早已消融在这烟雾缭绕的青山之中,成为了这高山的主人了吧。诗中我们只见他熟稔地向前来朝圣的人们缓缓地展示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展示着他的休憩之所,也展现了他的精神历练与大家风范,这是如数家珍似的愉快与自豪。他的恬静微笑便是中国士子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充盈,羽化登仙。这种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浑然一体,我想就是“道”或着“禅”吧。

        还喜欢摩诘的《竹里管》“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比“竹喧”和“莲动”更加静谧的一番场景,不是没有外物的打扰,而是心无外物,也不是深林人不知,而是深林不知人,他独自坐在青青翠竹之中专注地轻抚长琴,偃仰啸歌,除了精神的愉悦,什么都没有,是那样的超脱与忘我。我喜欢这样的心境。虽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但我想如此的忘情山水,不论于市于林都会是真正的隐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