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同辈份之间教育不一致性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
比如说,我一个学生,跟他的爸爸讲这道方程,在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这个数,可是他的爸爸告诉他,这种方法不对,应该怎么样。因为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得不是很透彻,所以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爸爸。孩子的方法是对的,老师教的是等式的性质。而爸爸坚持自己的做法,是因为他利用以前的一种学法,他认为他以前的那种教法是没有错的,很坚定的告诉孩子,绝对没有错。实际上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只是不同的方法而已。
同样的,我小孩的爸爸,他一次次的犹豫要早上开车送他上学。我告诉爸爸为什么不能够送,这样会干扰他的生活,过多走进他的生活,打乱他的规划。
今天早晨,他犹豫着在我的房间悄悄跟我说想送她,我温柔的坚定,不可以,让孩子死了这份没有人送他的心,除非下雷暴雨。结果他又去催孩子,时间到了,你再不走就迟到了,我又是有一点生气,你为什么去催他?他不规划自己的时间,是他自己的事情,用不着你来催促他,如果你追逐它就变成了他的事情背在你身上了,成为你的事情了,你为什么让自己活得这么累?这样他的依赖性更大,因为有人会提醒他,有人会催他。第三个引爆了我的爆点,孩子去到公交站台,然后看到孩子的手机定位,五六分钟过去了,还没有上车,他就开始打电话给他,为什么没有上车啊?难道五六分钟了还没来一趟车吗?他那种情绪和责备已经带给孩子,我不知道对方的电话里是如何通话的,但是我就告诉他,你不可以去打电话问他,如果他今天迟到了,那么他明天就会把时间调快一点。你要允许他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如果,没有试错的过程,他永远长不大,如果你不放手,他永远无法独立,如果你不去信任他,他永远不会去认可自己我能行的能力。但是爸爸不懂我的用心。他很情绪化,他觉得我在说教他,他完全没有懂得这个教育的规则,也没有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做?他的一个内心声音就是我在说教她,可是我没有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产生了教育的分歧,产生了教育的不一致性,那么在这样子的情况下,孩子他的内心,是很脆弱的,是摇摆不定的,人天性的惰性开始依赖。所以要他真正的内心强大起来,还是要放下自己所有的“狠心”,要懂得去忍住自己的不干涉,不参与。不要把他人的事情放在自己身上。我现在就是超级无助状态。如果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的话,我都不知道如何来做。但我会想办法,坚持到底,直到想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