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漂泊中觅一片孤舟

文学是什么?相对于科的实用改变世界之能力,文学的作用似乎总显得苍白而又无力。它常常是被当做一种消遣,一份在空闲时光的娱乐。它虽亦拥有着改变世界的力量,但这个过程总是漫长且被人忽视的。它对于平凡人而言,它终究是平凡的。文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很喜欢知乎网友们的一句话:“文学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锦上添花,而在于雪中送炭。”是的!它是在漂泊中你仍能在文字中寻觅一片孤舟,找寻一份归宿;在绝望中点燃你对生活的一丝希望,找寻一份生活的动力;无论你年芳几岁仍能在文学的世界里纯粹的像孩子,在文学中追忆过往,寄托思念。它安定着心灵,它简单纯粹。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中,我看到了一个纯粹传统中国文人形象,清贫孤寂但却不失平和与内心的自在。一人的早餐,一人坐公交,一人坐地铁,一人一拐,一人到台湾,那些画面是无声的,但却触动着心灵。我无法去联想在那个动乱的时代,远离故土,远离亲人,带着迷茫与思念在一座岛屿艰难的生存下去。若说在林海音先生的两地纪录片中感受到的是那爽朗的笑声,那个热闹客厅,那么在化城再来人中的周梦蝶先生给人的感受便是孤寂,一种我这个年龄无法理解的孤寂,甚至令我害怕的孤寂。我过去总是认为最舒服的写作和阅读状态,往往是手捧清茗,阳光洒在窗台,一个人在文学的世界中遨游,它可以是独处的寂寞,但它应该有一份暖意。而周梦蝶先生给人的感受便透着一份凉意,一份看透了世界的淡然,一超脱世俗禅意,一种在谈及诗歌时孩子般简单的幸福,一种沉浸于文学世界的寄托,一份以文学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力量,温柔亦有力。那是一个远离着故土,在陌生的岛屿说着一口河南方言,在文学中找寻一抹光的“孤独国”国王、诗坛苦行僧,是一株紧紧扎根在传统文化土地上的未凋的松树。

而若说周梦碟先生身上透着一股禅意,那么痖弦的身上似乎就有一种惬意。一种对于生活平和的态度,有着诗歌里面美好的意象,生活就像诗歌一般它记录着爱情、友情、思念。而这份惬意与美好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份忧伤的遗憾。它源于那个时代,那份漂泊在外的故土的情结,也源于文学的本身。而这份遗憾似乎也充斥着每一个从大陆到台湾的作家。以前我总认为这些遗憾的文学是因为那个时代悲剧,是故土的那些人那些事,是像《台北人》序中的所言,那是一段关于根的记忆。可近来亦发现或许这份遗憾亦有部分源自于文学,源自于在某一个年龄段中,在那一片大地上,有那么一本书,有那么一首诗,滋养了一份情怀,孕育着一个文学的母题。而当有一天你在外漂泊,你经历着爱情,你经历着时代的动荡,人生唤醒这个母题,文学又给了漂泊的你另一种力量,他在飘荡中给了你一片孤舟让你有所寄托,能够前行,同时你亦可在文学中书写这份遗憾。文学是我们需要的,同时也在被我们需要。文学无法成为我炫耀的资本,但它却有着最简单的一份纯粹。文学是一门无法用标准衡量的学科,因为文学和生命的维度都是长远,他以人生,时间,生命的变化也刷新着你对于文学的感知。但不得不说的是读中文的人,学文学的人,总有那么一份情怀或某个文学的母题会扎根在每一个中文学子的心中,以此而传承。但这份传承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亦是有所遗憾的,因为有些东西是我们这一代人传承却无法复制的,那份民国大家的风范,那来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可那也恰恰是文学独有的魅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新年伊始,2020年悄然而至,虽然日子还是和以前一样,却又在心理上感觉不太一样。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已成为过去...
    雨润森森阅读 858评论 0 2
  • 今天晨读介绍的书名我很喜欢,人生总会有办法。 有时候人们往往会思维惯性,纠结着一个问题不放,但是往往得到的答案却不...
    奔跑的丸子啊阅读 3,138评论 2 49
  • 1.香椿芽 香椿,又叫“春苗”,是春季应季蔬菜。每年谷雨时节前后,香椿新发的嫩芽挂满枝头,被称为“树上的蔬菜”。 ...
    西江边上阅读 3,068评论 0 0
  • 天明寺的后院有间杂物间,平日很少用到的物品都放在里面,有时寺里有东西损坏了,总是舍不得扔,也放在里面。 损坏的...
    道_元阅读 3,355评论 0 49
  • 笑,不是笑;哭,不是哭。 想笑,笑自己白痴; 想哭,用哭来掩饰无能; 哭、笑,皆不得。 哭,不是哭;笑,不是笑。 ...
    慕名紫涵阅读 2,52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