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了了,秋日的感觉隐隐约约的呈现开来,那种温度、湿气、暖暖的味道,都在身边的所有事物中晕染开来,还有,那些熟悉的食物的味道和记忆。
每到节日,便想起爷爷做的点心。爷爷曾经是卖汤圆儿的,街坊 都叫马汤圆,后来解放了到供销社里做点心师傅,听说妈妈他们那些街上的小朋友小的时候,过粮食关的时候,有时候饿的不行了供销社也会给小朋友们一些韧子糖吃。退休以后每到节日的时候,爷爷就会做一大筲箕,有时候是炸的千层酥那种,有的时候是饼类,上面撒一些白糖,放在厨房门口的路上,每次走过我都会拿一块吃,很美味。长大了以后,好多种类也再没见过,现在我和妈妈都后悔,当年没跟着爷爷学会一招半式。
又想起小时候的夏天,菜市场总是弥漫着生玉米浆的生甜味道。市场中的小石磨在阿婆们的手中转着,买回新鲜的浆就可以回家做成饼,过一道油锅,生甜味就会变成远飘的油香味。我们把这叫做水粑馍馍。煎好的睡耙馍馍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切成小条,和青椒一起炒成青椒水耙馍,混着一点辣香的甜玉米条,好吃到不行。没到夏天,就要吵着妈妈和外婆,买新鲜的水耙馍馍炒来吃。由于玉米种的不同,馍馍的味道也不一样,一定要选到香甜的那种,那甜香味,真实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到了春天清明节的时候,我们会做清明菜馍馍吃,不过,那是外婆在的时候才有的福利了,一大家子小孩子回去吃饭,一人吃一个,后来妈妈也做过几次,可是就我们几个人,吃的人少,后来做得也少了。我一直以为包在馍馍中的野菜名字就叫清明菜,也不知道是不是。将野菜和豆腐干小颗,还有五花肉肥瘦都有的小颗粒,一起混成馅儿,包子皮是甜的干玉米面和的面,黄黄的,玉米面粗,不像精面可以包成包子的样子,所以,把馅儿包在中间,包好揉圆就是可以了。外形看就象是个馒头,所以叫做清明菜馍馍。玉米面的香味,新鲜野菜的香味,肉香味,一口下去,满满四溢。
端午节了的粽子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食物。除了粽子当地还有一种孩子们喜欢的食物叫做糍粑。和长大后在别处吃到的花哨的糍粑和粽子不同。小时候吃的粽子和糍粑都是白味的,除了米,没有别的。所以,米香味儿,粽香味儿,都特别的浓。粽子是小小的长长的,包裹得紧紧的,煮好了冷在冰箱里。糍粑是做很大的方块,做好了用纱布盖着,吃的时候切一块下来。吃之前,吧老黄糖熬成糖浆,晾凉了,搁一大盅在旁边。无论吃粽子还是糍粑,舀一大勺淋在上面,白生生的米马上就被敷上了一层金色的糖膜,顺着白米的线条流下来,所有的香味升腾起来,在初夏的热空气中,冰冰凉的甜品,顺着舌尖一直到身体里,舒适的凉爽和甜蜜,整个夏天就都幸福了。小时候每年的6.1表演完节目,第一点事情就是去学校旁的同学家了趁一块糍粑,甜甜的吃了,然后拿着妈妈给的零花钱,去买零食吃。
小时候的美好食物还有更多,比如冬天的时候一大家人围着火盆烤火,抢着吃放到火盆里烤熟的土豆和红薯;大姑做的油茶,炒排骨,五姨的凉拌肉,食堂的青椒肉丝,洋芋饭,等等等等。这些食物的美好,伴随着成长的记忆,还有记忆中的亲人们,总是能温暖着我们前行的路。其实我们的人生要感受幸福,真正需要的并不多,有这些,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