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大早就被群里的各种信息轰炸,让我这个不爱出户、消息亦不灵通的人都知晓了这天是什么日子。
原来乃是七夕,是东方的情人节。
估计晚上的江边、步行街、车站、地铁、电影院、……都人满为患吧。
与之截然相反的境地是这样的:
我从花市返回,突然想去喝盅汤。于是拐进了路旁的沙县小吃店。
点了一个汤,老板娘很快便把汤端了上来,而尔后我便开始享用这个汤,喝着喝着,觉得不对劲儿啊。今天这店里咋这么安静,除了我跟老板娘,一个人都没有啦!老板娘在玩手机,我在喝汤,偌大个店里头,安静得别扭。
于是我开口道:“老板娘,今天咋这么安静啊?”老板娘头也不抬地回道:“今天不是七夕嘛,都过那个情人节去了,人少了所以就老安静了!”老板娘那一副洞察了一切的表情尽入了我眼底。
的确,七夕到了嘛,是大众所知的一年一度的东方情人节。
这个,氛围嘛,在花市当然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得出来。
平时去花市买花的人,要么是去批发鲜花做生意的;要么就是家庭主妇买花装饰住宅之用的;要么就是小文艺范儿的青春无敌少女们……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很少看见大堆大堆男孩子这么积极地一下班就去买花。
这晚,我看见这些男生或是直接买一扎;或是买几扎之后找店家帮忙包一下,变成一束或一大捧,然后付完钱抱着花儿高兴地去找各自的女朋友/情人……
对于我这种逛花市的人来讲,还是得感谢这个节日。要不然,哪里看得到这一幕幕?花市比平常热闹,前来买花儿的男生多了,各店家都在这日大展身手——代客包花。
看见那些个花儿,看见店家忙碌的身影,我最喜欢的不是在旁学习一番如何包花;而是,可劲儿儿地拍照。
毕竟对于要鲜花这么奢侈浪费的行为,我还是比较中意要钱花,要有钱花(就是收红包的意思啦!)。
各店家和买花儿的人,都很好说话,询问过后,得到了允许随便我怎么拍。
于是,七夕的日子里,我看了好多花儿,拍了不少花儿。
可见,现代人,送花成为了一种习俗。可是这种习俗始于什么时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而出现的呢?
为此,我特地百度了一下,大概缘由如下,特摘录部分以供参考:
送花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习俗。
过去,壮族视“花”为婴儿的化身。白花为男,红花则为女。凡婚后不生育者,或只生女而不生男者,在狮子登门舞庆时送与一花,便可生男育女。一般为送白花,表示以求贵子。
时至新春佳节之际,有舞瑞狮登门拜年之俗。此时,求子者便请狮队备好纸花。待到村中巡门舞庆时先登门舞送纸花。送花时,求子者于卧室自内至外摆一条“布桥”(一幅约丈余的红布),“狮子”便随着锣鼓声,走上“布桥”舞着将纸花送至室内的花神坛上。“狮子”送完花即边舞边退。
不知百度所言是否真实,但就现在来说,送花 ,的确是一门学问,送花更是一门艺术。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如此丰富,我们需要很好地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地表达这种艺术。
那么,你懂送花的礼仪么?你能领会收到的花儿的寓意吗……
反正,俺不是很懂。但是,经我花市晃悠那么几趟,对包花的人工费倒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齐悦梦想社团第六十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