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受邀去参加老师主持的首届中日方园流煎茶道的茶会雅集。
这次茶会的主题以夏荷为主~“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对于一个不太爱戴手饰的人,也怀着雀跃的心情把去年无意中收到的宝贝拿了出来,契合一下主题。
缘分的奇妙,时间的沉淀,有时会不自觉地把人的思绪拉到初识的当下……
去年八月中旬,陪伴将要打造茶空间的茶友在杭州考察市场。跟着攻略和茶学院老师的指导一家家寻觅过来,总是感觉差些味道。
没有尽到地主之谊似的自责,让我连夜网寻到了一家叫“吾舍”的茶室,首先吸引我的是那里的地址~赵公堤。在此超尘绝俗之地的雅室应该会让人有所期待。
一路走过如仙境般的静谧,恍如世外桃源的探寻,清寂之中的磁场处处透着道法自然。
因为之前失望的落差相比,意外的惊喜一波波随着环境的典雅,舌尖上素食的惊艳,刷新了我们一行人对茶空间的认知。
更为神奇的相遇是饭后我主动跟服务员要求,把进门时看到的角落里在写东西的老师请来一起喝茶。(只是一个照面的对眼,有时候自己都佩服自己的火眼金睛)
老师渊博的知识,出口成章的人生感悟,幽默风趣的谈吐,浓浓的台湾口音,自成一体的泡茶手法及功力,瞬间收获一杆粉丝。
我们一行也是学茶的上升期,对茶知识格外地渴望。随着相谈甚欢的当下,老师自信抛出看家本领,用他自己监制的紫砂壶来泡自采自制的东方美人~小宇宙天朗气清的体感,永记于心的味道。
结果,就开启了我们煎茶道的师生缘。
美好的延续,在这次茶会雅集又有了新的升华。
老师在“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上,还根据自己的审美和领悟,把日本煎茶道与中国国学底蕴相结合进行了更彻底的改革。
悬挂大德的墨迹,吃茶时就像有位高僧在眼前,心情也会恭敬起来。
雅致的环境,仪式感十足的流程,让人在敬畏感中沉浸在茶席间,亲近自然,发挥智慧,在拿起,放下间悟道,修身养性。
“先把水烧开,
再加进茶叶,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
作为日本的茶道鼻祖,千利休对茶道的阐释,竟是如此简单,令人不得不感慨:世间大道,原来就蕴藏在一些简单到不起眼的事物中。
“我这一生,全部身心,都献给了一杯茶”,他的茶有一种力量,身着戎装,将上战场的将士说:喝过千利休的茶,死而无憾。
拿起,放下,最简单的动作,却蕴含万物,能量场十足。
及时止损,放下怨念,放过自己,修行有趣的灵魂,感染回馈珍惜,并懂得自己的人。
生命苦短,时光荏苒,用正念去迎接每一个美好的当下。
高级的茶会雅集会充分体现茶道的大道至简,大美至简,同时包含着用心去发现和感受的艺术哲学和生命美学。
是一种唤起人心意的繁华归于平淡的返璞归真,既是寻常之事,又是超然物外的精神享受。
法度会指引着人在茶中寻找着自己的道。
感恩遇见!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