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教师教你做好父母》有感
文/半夏

前一段因病住院,我在行李箱里装了几本书,其中就有杨卫平老师的《好老师教你做好父母》这本书。杨老师的书,字里行间都会充满温情,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读着舒服。所以,我最先读的就是杨老师的这本书。
如杨老师在自序中所说,这本书素材来源,一个是自己作为一个母亲教育女儿小桃的亲身经历,更多的是源于她的学生家长,还有就是熟人朋友。从一个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杨老师因为心中有爱,因为她始终把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放在第一位,所以,无论是问题多么严重的孩子,她都能“妙手回春”,让孩子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健康成长。
所以,她赢得了所有家长的尊重,也赢得了所有孩子们的心。
再想想我们当老师做班主任,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有没有智慧的策略?要么把家长训得唯唯诺诺,要么跟家长闹得人仰马翻。结果呢?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新的矛盾。
当然,有的老师会说,人家杨老师碰到的家长都懂事儿,人家郑州市里的家长素质肯定高,我们这些学生家长,啥水平?啥素质?只管生,不管养,他们要么溺爱孩子,把孩子捧上天,要么把孩子扔给家里的老人,让孩子成为父母双全的“孤儿”,想跟家长沟通,连家长的人影儿都找不到。
确实,我们农村的家长,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上,可能不如市里的家长。特别是在重视孩子的教育这方面,农村的家长远远比不上市里的家长。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城市的家长们,懂得知识的重要性。而我们农村的家长盲目乐观,觉得孩子总会有碗饭吃,自己没文化不也这么过来了?大不了进工厂下工地,反正也能挣钱。
就在前两天,周末,一个家长跟我聊天,很明显带着情绪,老师说他家孩子外出买早餐了,他家孩子哭着说没有,然后质问老师,到底有没有调查清楚?你看,当出现了这种情况,他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然后去质疑老师。我最了解他家孩子,基本上属于那种比较擅长“坑爹”的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言听计从,还会说一些暖心的话取悦父母。而实际上,他根本不按父母要求的去做,犯了错,不承认,还会用眼泪换来家长一次次心软。
这个家长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都哭了,还能有假?像这样的家长,就不容易沟通。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通过读杨卫平老师的这本书,我想了很多,对于那些问题孩子的问题家长,除了抱怨,或许,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一、老师要和家长做好充分沟通
告诉家长,老师和家长,应该是盟友,是伙伴,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都是为了孩子,都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家长和老师,不应该剑拔弩张,家长更不应该把老师放在对立面。特别是孩子犯错要接受处分时,一定要让家长知道,学校或者班级的处理方案,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对他以后的成长有好处。当家长能够感受到你的真诚,感受到你确实是为了他家孩子好,家长就会认同你,进而支持和配合你。毕竟,胡搅蛮缠的家长还是少数。
二、老师要有能力给家长提供合适的、可操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其实,我们的很多家长,不是不管孩子,而是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我的微信好友刘娜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妈妈才八岁,原谅她的不够好》,看哭了无数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没有谁天生就会当父母,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他们才有了“父母”这样一个身份。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或许是从自己父母那里世袭过来的,或许是从书上或者电影电视剧里学来的,也可能是自己的原创。没有人告诉他们,这种教育方法对不对,如果不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他们也是在摸索中前行,所以,出现问题也很正常。因为,没有谁敢保证一定能把自己之前完全没有做过的事情做对。
当我们面对那些黔驴技穷的家长,当我们面对那些对孩子无计可施的家长,我们不能一味指责他们,更不能讽刺挖苦他们,也不能笼统地要求他们好好管理自己的孩子。我想说的是,请给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给他们一些可操作的方法,让他们照着去做,很可能就会有改变。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但是,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能把家长争取过来,跟我们形成教育合力,我们一起来教育孩子,那是不是就会容易很多?
好老师可以教家长做好父母,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不妨读一读杨卫平老师的这本《好老师教你做好父母》,相信你也会受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