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读的内容开始,有几篇毛主席在井冈山斗争期间的词作,对照一下他的大事记,也会换一个角度有更多的理解吧。
井冈山期间主席大事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
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后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
1928年4月,同朱老总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
井冈山时期的作品
《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年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2月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7月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天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天
这里我们也看到,毛主席写词是有突破的。
通常意义的词这种体裁,是以写感情为主的。但苏轼苏大哥就将就按照写诗的感觉去写词,才有他的大江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狩猎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明月词——《水调歌头·中秋》等。辛弃疾更是以“醉里挑灯看剑”来写战争。这些都是词走向豪放的证据。
而毛主席这个时期的词篇篇都在写革命斗争,没有一篇是卿卿我我的事情和态度。这就让他的词充满了豪情。
也看到一些解读,说毛主席也有郁闷的时候,我就“呵呵”了。尽管我没有能与主席对面聊天,但从他著作透露出的种种信息看,他从来没有郁闷过。即便别人不认可的时候,他也非常坚守自己的认知。这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思想独立的读书人。
我在加入读书会的时候,自我介绍就是希望做“思想独立的读书人”,后来发现毛主席从头至尾一直是这样。
说他郁闷的人,我想,是没有读懂他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