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岸之五
自从叶文洁进入红岸基地后,她就未曾想过能再离开。在了解到红岸工程的真实目的后,她切断了与外界的精神联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尽管雷志成对杨卫宁给予叶文洁的信任心存不满,但他仍乐于将重要课题交给她,因为叶文洁的身份使她无法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主张权利,而这些成果最终都被雷志成占为己有,使他成为部队政工干部中的又红又专典型。
叶文洁被调入红岸基地的最初原因,是她在读研究生时发表的一篇试图建立太阳数学模型的论文。这篇基础性的论文引起了杨卫宁和雷志成的注意,他们从中看到了解决红岸监听系统中凌日干扰问题的希望。凌日干扰问题一直是红岸监听操作的一大困扰,由于太阳作为强烈的电磁发射源位于发射源和接收器之间,导致监听受到严重干扰。
杨卫宁和雷志成的想法是通过了解太阳在监测波段上的电磁辐射频谱规律和特征,使用数字滤波来消除干扰。然而,他们的专业背景限制了他们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叶文洁在她的第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太阳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剧烈活动期间,凌日干扰无法排除。因此,她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太阳正常活动时红岸监测波段内的电磁辐射。
尽管基地的研究条件相对优越,但叶文洁的研究进展并不顺利。经过半年的努力,她发现红岸观测频率范围内的太阳辐射变幻莫测,且有时某一频段的辐射发生突变时,太阳表面活动却平静如常,这让她感到困惑和神秘。
当叶文洁准备放弃研究并提交最后一份报告时,她意识到如果结束研究,她将失去接触丰富天体物理学资料的机会。于是,她决定名义上继续研究,实际上则专注于自己的太阳数学模型。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叶文洁在资料室翻阅期刊和文献时,一篇关于木星研究的论文引起她的注意。论文提到威尔逊山天文台的哈里·比德森博士在观测木星自转摆动时,意外检测到木星发出强烈的电磁辐射,而这两次辐射到达地球的时间恰好与红岸监听系统遭受强烈日凌干扰的时间相吻合。
叶文洁进一步核实数据,计算出电磁辐射从木星直接到达地球和经由太阳反射到达地球的时间差,正是十六分四十二秒。她查阅过去的运行日志和位置坐标,确认了自己的发现。接着,她回顾了自己的太阳结构数学模型,注意到辐射区中一种名为“能量镜面”的现象可能与这个谜团有关。
能量镜面是太阳辐射区内的一种界面,能够反射来自低频侧的辐射。叶文洁的数学模型揭示了这种界面的存在以及其“增益反射”特性,这似乎与太阳电磁辐射之谜有所关联。然而,这种特性过于奇特,难以证实,甚至可能是复杂计算中的误导。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叶文洁仍然坚持不懈地研究这一神秘现象,希望能够解开太阳电磁辐射的秘密,并为解决红岸监听系统的凌日干扰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她展现出了卓越的科研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叶文洁深入研究了悬浮在太阳电浆海洋中的能量镜面,这一只能在恒星内部高能环境中出现的奇妙薄膜。她发现其最不可思议的特性是“增益反射”,这似乎与困扰她的太阳电磁辐射之谜有所关联。然而,这一特性过于奇特,难以证实,甚至可能是复杂计算中的误导。
现在,叶文洁初步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能量镜面并非简单反射低频侧的电磁辐射,而是将其放大!过去观测到的神秘频段突变实际上是宇宙辐射被放大后的结果,因此在太阳表面观察不到相应的扰动。
很可能,在这一次事件中,太阳接收到木星的电磁辐射后再次发射出来,只是强度增加了近亿倍。地球在十六分四十二秒的时间差内分别接收到放大前后的两次辐射。
这意味着太阳可能是一个电波放大器!
然而,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太阳每时每刻都在接收来自太空的电磁辐射,包括地球溢出的无线电波,为什么它只放大其中的一部分呢?原因在于能量镜面对反射频率的选择以及太阳对流层的屏蔽作用。对流层位于辐射层之上,是太阳最外一层液态层。来自太空的电波必须穿透对流层才能到达辐射层的能量镜面并被放大反射出去,这就需要射入的电波在功率上超过一个阈值。地球上的绝大多数无线电发射都远低于这个阈值,但木星的电磁辐射和红岸的最大发射功率却超过了这个阈值。
虽然日凌干扰问题仍未解决,但一个新的可能性出现了:人类可以利用太阳作为一个超级天线,通过它向宇宙发射电波。这种电波是以恒星级的能量发出的,其功率比地球上所有发射功率加起来还要大上亿倍。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猜想,叶文洁计划将那两次木星电磁辐射的波形与红岸受到的日凌干扰波形进行对比。她向领导提出要求,希望联系哈里·比德森获取木星电磁辐射的波形记录。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手续办理,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怀疑为里通外国。
除此之外,叶文洁还提出了一个更直接的证实方法:使用红岸发射系统以超过阈值的功率直接向太阳发射电波。但她并未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以进行太阳研究试验为由,希望通过接收回波来分析反映太阳电磁辐射的一些信息。
雷志成和杨卫宁都有深厚的技术背景,想要骗过他们并不容易。然而,叶文洁提出的试验在西方太阳研究中确实有过先例,实际上比正在进行的类地行星雷达探测技术上还要简单一些。
尽管如此,雷志成对叶文洁的要求表示担忧,认为她的课题理论上研究即可,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叶文洁苦苦央求,强调这可能带来重大发现。杨卫宁也表示支持,认为操作上并无太大困难。
然而,雷志成拒绝了实验请求,理由是实验可能会引发政治上的负面解读,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有人面临严重的后果。这个理由无法被推翻,叶文洁只好暂时放弃。
然而,叶文洁并未彻底放弃。她注意到红岸发射系统的发射器由于使用了质量不过关的国产元件,故障率很高,每次发射十五次后就需要进行全面检修。检修完成后,会进行例行试运行,参与人员很少,目标和其他发射参数也比较随意。
在一个值班日,叶文洁被分配进行例行的检修后测试。她巧妙地利用这次机会,将发射功率设置到刚刚超过太阳增益反射理论上的阈值,频率设定在最可能被能量镜面放大的频率上。她借口测试天线机械性能,将天线对准已斜挂在西天的太阳,进行了发射。
这是1971年秋天一个晴朗的下午。发射完成后,叶文洁冲出控制室,跑进杨卫宁的办公室,请求基地电台在12000兆赫上接收信号。尽管常规军用电台的灵敏度远不及红岸接收系统,但此时红岸系统正在检修中,无法在短时间内切换到接收状态。
杨卫宁按照叶文洁的要求做了安排,两人静静地等待着。二十分钟后,杨卫宁拿起电话询问通讯室情况。尽管他知道常规电台可能无法接收到任何信号,但他还是被叶文洁的决心和执着所打动。如果叶文洁的猜想正确,那么他们可能会接收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太阳放大后的回波。这一切都取决于太阳是否真的具有增益反射的能力。
杨卫宁放下电话,告知叶文洁他们没有接收到任何信号。叶文洁松了口气,无奈地点头。他递给叶文洁一封来自美国天文学家哈里·比德森的厚信,里面包含了木星两次电磁辐射的波形记录。然而,当叶文洁在地上排列复印纸对比波形时,她很快意识到这些波形与之前红岸遭受的日凌干扰并不匹配。
叶文洁收起复印纸,凄婉地笑了笑。杨卫宁关切地询问,她只是回答是一场梦醒了。回到住所后,她在食堂只剩下馒头和咸菜,独自坐在悬崖前的草地上啃着凉馒头。
太阳落山,大兴安岭被灰蒙蒙的色调笼罩,象征着叶文洁生活的暗淡。她含泪苦笑,预见到自己的后半生也将沉浸在无尽的灰色中。然而,她并不知道,在这个时刻,地球文明正以恒星级功率的电波向宇宙发出第一声可听的呼唤,这股强大的电波已超越木星轨道,以光速向整个银河系扩散。
在12000兆赫波段上,太阳成为了银河系中最耀眼的星辰。尽管叶文洁个人的梦想破灭,但地球文明却在此刻开启了新的探索之旅。
叶文洁一个改变人类命运的女人,各位看官你怎么看?喜欢老书虫说故事请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