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日记之刻意建立关系

有孩子后,读过中外将近100本育儿书籍。各种观点,有的甚至还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派专家都能说出一套一套的理论,简直是我只要做错了就等于是对孩子的犯罪。

读的书多,但没能形成适合自家孩子的,坚定的理念来指导行为,反而在很多矛盾的观点中不知所措。

课程也上过很多,有的课程很有用很好,但上过之后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仍然是听课之前的老一套。

自家孩子是男孩,以前和他刻意保持距离,怕男孩子和母亲太近,不利于成长发育,很少去抱他亲他。孩子和他爹亲近了,又担心以后同性恋。比郑中基唱的“一边是爱情,一边是友情”还要为难。

在记录中渐渐理清与自己,与先生的关系后,开始刻意观察与小哥的关系以及他的回应。

保守估计,记录的与小哥吵架冲突也将近10万字。

最大的冲突是每天起床上学的时候。按说他从来不需要我们催着起床,算是很自觉的孩子。

但他有起床气,无名火,醒来爱喊“老妈你过来”,恰好每次我都在厨房里做饭,听到他的叫喊非常不耐烦。起床就起床吧,让我过去做什么?又不需要我帮穿衣服。

每次我都阴阳怪调地(事后才发现自己的阴阳怪调以及不耐烦)拉长声音说,“等---一---会---”之后还要加加三个字“烦死了”,才过去问小哥什么事。(读过相关文章才知道对孩子没有回应,就是绝境之地)

当然没有什么大事,都是问这个收拾好了么,那个帮他弄了么,校服是否预备好,下午几点去接他都要交代(啰嗦)我一遍。不胜其烦!

翻看与小哥的争执记录,发现每次争执不开心几乎都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模式:早上起床他喊我,我烦死了,没有好脸色给他,然后他生气,我生气,大家都生气。。。不愉快地送他上学去。

明白自己需要改变,但知易行难,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一下子改不了。

某天早上小哥和往常一样,醒来就在床上喊“老妈你过来”,我想(克制)了一下,回应说马上来,并把想脱口而出的“烦死了”三个字,说给墙听,然后才快速走到他房间,看他有什么需要。

什么需要也没有,让我笑,抱,亲,照做后,他说“这还差不多”,表示对我很满意,然后没有无名火地起床了。

观察到好几天后,小哥也慢慢有变化,貌似比以前暖了:吃什么东西,会问我们吃不吃,有时我们回答不吃还会给我们留点;会主动帮我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小屁孩的这些回应,说明我刻意的笑抱亲,正在形成良性循环。

你会说,就这么简单的笑抱亲,就形成良性循环了?是否良性循环,不是自己感觉说了算,而是孩子的回应和反馈,孩子不会装,他的行为都是真实的。

也在想就这么简单的笑,抱,亲,孩子就这么满意,就貌似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读那么多书,上那么多课,白费了?最终还靠自己琢磨?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仁智各见吧。

但刚读到一句话,“家长跟孩子,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个根据育儿指南来操作”。经过观察琢磨实践,这句话不能更同意!

也许很多的育儿书,操作技巧层面居多吧。而我们对孩子做什么操作,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跟孩子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是园丁,孩子是小树苗。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并不是撒手不管任其野蛮生长),它总会慢慢长大的吧,管它是苹果树,梨树,还是桃树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脑袋一片空白,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写些什么,很困顿,也迷茫。 在我眼里,对于原则这个问题...
    茶果果麻麻阅读 3,564评论 0 0
  • 小东的父亲以前是学机械的,也在船厂做过高级技师,前几年退休后还被聘用到高校当机械老师。父有一年,小东怕他寂寞,就帮...
    成不熟阅读 1,319评论 0 0
  • 一柄细长的剑,莹莹的光,藏在宝匣里,落上了锁。 铺满灰尘的角落,挤着方破木盒,一转眼,千万年已过。...
    夭1阅读 1,280评论 0 0
  • 谢谢原博主!侵删。机器学习算法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程序猪小羊阅读 1,677评论 0 0